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由此而空间,国内消费市场展现出十足的“韧性”。9月17日,普华永道发布《复苏重启,再拾增长:消费者趋势如何促进中国新零售业的转型》报告显示,随着国内的某些消费领域,比如食品杂货和奢侈品表现出韧性,中国零售业正在审慎乐观地迎接稳步复苏。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兴消费者趋势,正加速中国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
报告显示,随着疫情的消退,许多接受调研的中国消费者仍预计未来数月的消费水平将持平或更高。后疫情时代,线上消费迁移势不可挡。参与调研的中国消费者中,有46%的参与者表示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及之后增加社交媒体的使用量,40%的参与者表示会增加消息类应用程序和视频游戏的使用量。此外,自疫情爆发以来,食品配送和网上购物需求激增。即使在隔离措施放宽后,消费者也更积极地网购非食品类商品。疫情还催生多个网络消费新领域,包括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电子竞技及其他居家商业活动等。此外,随着制造过程更为数字化,一些企业开始实施C2M(客户对工厂)模式,以节省成本及改善定制化服务。C2M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零售商采用,以应对需求预测、产品定制、存货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报告还显示,低线城市成为国内的新消费增长引擎。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加快和购买力的增强推动着二三线市场的消费。跨境电商平台吸引着二三线城市成熟的消费者,电子商务和社群商务将继续成为低线城市零售商的增长催化剂。
最近,多城市的奢侈品门店“排队”现象引起市场热议。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合伙人赖奎百表示:“展望未来,预计中国总体消费将回升,但不同类别的消费表现将截然不同。尤其是奢侈品市场,得益于报复性消费,加上中国消费者热衷购买奢侈品保值的行为,因此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中国奢侈品的需求和销售可望出现强劲回升。”
普华永道中国税务及商务咨询合伙人王舜宜表示:“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创新的无接触消费模式催生了距离经济。国家多种措施鼓励新型消费扩容提质、推动新基建和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微经济的发展、支持更多样化的社交电商和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加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离岛免税购物消费政策等等,这些都刺激了本地消费,为实现‘经济内循环’打造了良好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