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余华莘
股市内部结构方面,靠利率中枢下降而提升估值的“水牛”行情已经结束,部分高估值但没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将会受压。随着经济复苏,周期行业盈利确定性得到改善,低估值的蓝筹价值股将有望引领股市进入业绩支撑的牛市。
【前言】进入9月份以来,美股主要指数持续下行。纳斯达克指数下跌7.3%,标普500指数下跌4.6%,道琼斯指数的跌幅也达到3.1%。代表大型科技股表现的FANNG指数下跌超过600点,跌幅高达10.9%。美国科技股也大幅回调,亚马逊、谷歌A、脸书等大跌6-9%,苹果公司下跌12.1%,市值跌破2万亿美元;特斯拉下跌25.5%,该股没有被纳入标普500指数。
大宗商品也开启暴跌模式,WTI原油期货下跌12.7%,Brent原油期货下跌11.9%。与此同时,VIX指数上涨12.5%,在30左右徘徊;美元指数反弹超过1.2%。10年期美债利率重新跌回0.7%下方,离岸美元互换基差走阔。这一切都让大家回忆起了今年3月份的市场背景,因此,投资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风险资产是否会面临新一轮系统性抛售呢?
另外,新冠疫情方面,虽然目前全球感染人数还在持续增加,但从死亡率的角度来观察,其影响正在逐渐减弱。以美国为例,无论是感染新冠的住院人数还是使用ICU和呼吸机的人数都比4月峰值明显下降,反映人类应对新冠病毒的水平在进步,而且最终体现为新冠病毒致死率的下降。目前全球和美国的新冠病毒致死率均已降至3%左右。尤其是中国的疫情率先实现可控,为世界经济和人类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疫情的顶峰发生在2月份,在3月份以后疫情就开始持续改善。之后虽然北京、辽宁和新疆等地陆续出现过小规模的疫情爆发,但是都很快就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也意味着疫情对中国的影响持续大幅减弱。中国也是2020年唯一可能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的主要大国。
【正文】本文主要就2020年四季度的大类风险资产投资策略作个分析判断,主要关注的因素有:1)全球新冠疫情和新冠疫苗最新进展;2)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与货币政策展望;3)大类资产的投资策略与市场展望。
一、新冠疫情和新冠疫苗最新进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累计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数已经超过2700万。与此同时,生物医药行业针对COVID-19的药物和疫苗研发也在飞速地进展。目前,已经有多款新冠候选疫苗和中和抗体疗法进入3期临床试验阶段。然而自然规律是,病毒的基因组是会不断产生突变的,新冠病毒也不例外,目前GISAID(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的新冠病毒数据库中已经有超过9.5万个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人群的普遍忧虑是,新冠病毒的突变会不会让目前处于研发中的新冠疫苗失效?
1、新冠病毒的基因突变
新冠病毒是一种包含接近3万个碱基的单链RNA病毒,RNA病毒与DNA病毒相比,在复制过程中更容易引入突变。UniversityofBasel的分子传染病学家Dr.EmmaHodcroft表示,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大约在每个月会积累两个单碱基突变,这个变异速度是导致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的二分之一,是HIV病毒的1/4。
也就是说,与导致某些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以及导致艾滋病的HIV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的突变速度并不快。这可能是由于新冠病毒具有较为复杂的基因变异纠错机制。基因突变虽然能够帮助病毒产生变异,但是如果基因组中的突变过多,会导致蛋白无法正常形成,病毒的复制无法进行。新冠病毒的基因变异纠错机制能够将RNA复制中引入的错误修改过来,保持病毒复制的正常进行。
目前的多款抗病毒疗法对新冠病毒的效果不佳,其机制就是这些抗病毒疗法很多是核苷类似物,它们能够在RNA复制的过程中,代替组成RNA的核苷嵌入到病毒的RNA序列中,从而干扰RNA的复制。而新冠病毒的纠错机制让大多数核苷类抗病毒疗法“无功而返”,但是这个让它抵御抗病毒疗法的机制也同时让新冠病毒的基因组更为稳定。
2、基因突变与新冠疫苗失效
新冠疫苗的生化机理是让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新冠病毒抗原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如果新冠病毒的基因发生突变,理论上某些基因突变可能改变抗原蛋白的构象,让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无法识别和结合抗原蛋白(例如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从而让中和抗体失效。那么,在过去十个月中,新冠病毒有没有发生这种类型的突变呢?
日前在PNAS上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中,研究人员对18484个新冠病毒基因组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编码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的序列非常稳定,目前最为显著的变异是D614G变异,在最早出现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里,占据614号位置的是一个天冬氨酸(D)。而变异之后,这个位置变成了甘氨酸(G)。携带这一变异的新冠病毒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统治性地位。但是,这个突变处于刺突蛋白S1亚基和S2亚基的结合部,并不容易被抗体识别。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这一突变并不会影响抗体与刺突蛋白的结合。
而在D614G变异以外,在刺突蛋白上出现次数第二高的基因变异是一个同义变异(基因序列有变化,但是产生的氨基酸无变化),出现频率只有1.96%。对不同刺突蛋白序列的比较显示,从被感染的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