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上周(9.7-9.11)股指低开,上证指数下跌2.83%,收报3260.3点,深证成指下跌5.23%,收报12942.95点,中小板指下跌5.19%,创业板指下跌7.16%;行业板块方面,银行、钢铁、房地产跌幅较少;主题概念方面,连板指数、海航系指数、钨矿指数涨幅居前;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为9079.87亿,沪深两市成交额较前一周下降2.07%,其中沪市下降10.45%,深市上升3.10%;风格上,大盘股占有相对优势,其中上证50下跌1.32%,中证500下跌4.63%;汇率方面,美元兑人民币(CFETS)收盘点位为6.8369,跌幅为0.04%;商品方面,ICEWTI原油连续下跌6.14%,COMEX黄金上涨0.71%,南华铁矿石指数下跌1.53%,DCE焦煤下跌1.57%。
北上资金7月中旬后持续流出。截止2020年9月11号,北上资金全年累计净流入1116.96亿,北上资金上周累计净流出5.83亿。截止9月10号,融资余额为14254.38亿,较前值下降107.18亿。8月公募基金发行速度放缓。
8月,公募基金共发行3724.32亿,其中股票和混合型基金发行2287.9亿;9月,公募基金共发行875.67亿,其中股票和混合型基金发行693.09亿;2020年共发行21268.46亿,其中股票和混合型基金发行13536.13亿。
社融数据高增,实体宽松、金融收紧。2020年8月新增社融3.58万亿(前值1.69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1.28万亿元(前值9927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3.3%(前值12.9%),M2同比增长10.4%(前值10.7%),M1同比增长8%(前值6.9%)。8月社融大增动力是政府债融资,社融8月同比多增1.38万亿,其中人民币贷款/企业股票融资/政府专项债同比多增1155亿/1026亿/8741亿。从贷款结构来看,居民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031亿,房地产、汽车市场持续向好,企业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967亿,基建、地产投资将持续向上。
M1-M2剪刀差继续扩大,宏观流动性持续注入实体经济,M1增速上升反映存款逐步流向企业,预计下半年企业盈利、现金流情况将持续改善。即将进入第四季度,央行将继续保持谨慎的货币政策,DR007利率继续在2.2%附近震荡,平衡防风险和保增长,继续保持紧平衡的现状。往后看货币政策方向仍然是兼顾保增长和防流动性空转,货币政策已经过了最宽松阶段,往后金融数据M2-GDP增速将逐步下降,经济同步和滞后指标将持续向好。大类资产配置应该是空债券,继续看多盈利驱动的权益行情,商品存在一定机会。
A股继续消化估值,科技股或短期弱反弹、中期震荡,长期向好趋势不改。
上周市场整体表现疲弱,近期央行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美国对国内科技企业制裁均压制了市场情绪,科技、消费中高估值股票从7月中以来延续了持续的弱势下跌。叠加创业板低价股炒作降温,创业板综指持续下跌,科技板块情绪整体低迷。截止9月11日,3999只股票有2459只跌破60日均线、1300只跌破200日均线,6月底新入场资金承受较大的浮亏压力,市场连续下跌后成交量持续萎缩也证明资金活跃度在降低。周五习总书记召开科技人士座谈会,可能对近期科技板块情绪有所提振,但近期外部仍有较多不确定性,市场可能继续保持观望态度,科技短期可能维持弱反弹态势,中期维持震荡格局,但长期向好趋势不改,科创50指数从高点下跌接近24%,近期科创etf即将上市,被动资金的流入将提振科创板情绪。在科技消费估值存在调整需求的前提下,金融周期等低估版块可能会凸显“跷跷板”效应。我们继续维持市场中期震荡向上趋势判断,中长期配置主线仍然是“内需为主,外需回补”逻辑,中长期坚定看好科技成长板块,关注可选消费的估值修复逻辑。
具体行业配置来看,下阶段应注重一定程度均衡配置。(1)“内循环”为主的背景下,消费板块因“确定性”获得溢价:关注内需为主、业绩稳定、确定性高的个股。我们建议更加重点关注估值还未完全修复、同时具备长期消费升级、市场广阔的可选消费:房地产竣工产业链、汽车、航空、新能源汽车消费、农林牧渔,警惕前期估值较高的医药生物板块出现系统性调整。(2)顺周期板块:重点关注黄金、铜、券商、化工品、建筑建材、工程机械。全球货币超发背景下,美元实际利率下降,随着油价回升、需求回升,近期波动较大的黄金仍然有中长期配置价值;铜作为经济复苏先导指标,存在量价同时修复的逻辑;券商作为顺周期板块,我们看好2020-2021年资本市场大发展,潜在的牛市行情将有利于券商业绩释放;化工品、建筑建材行业中行业格局好、2B业务为主的龙头公司值得关注。(3)科技成长板块短期存在估值消化压力:继续关注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消费电子复苏逻辑,建议关注数据应用、工业软件、消费电子元器件、5G终端更新,建议逢低关注布局优质成长个股。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行,疫情再次复发,海外市场波动,中美关系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