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合并”将催生化工业万亿级“巨无霸”、中国宝武合并太钢集团打造“亿吨钢铁航母”、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联合重组成为全国第二大煤炭企业……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国企重组整合动作频频,成为资本市场重头戏。
以实施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国企改革冲锋号再次吹响。业内人士认为,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重头戏之一,国企并购重组将提速落地,迎来新高潮。有关专家建议,在这一过程中要实施综合改革,将国企并购重组与转换体制机制统筹考虑,同时充分发挥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创新并购重组方式,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央地国企重组动作频频
“两家企业的合并正在进行中,要经过内部的很多研究、程序。必要性很强,我们会积极推动这个事情。”中国中化集团董事长兼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在近日由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企业家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首次就“两化合并”对外公开表态。
这意味着,一家化工行业的巨无霸央企即将诞生。据了解,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均上榜《财富》全球500强,在2020年的排名分别为第109位和第164位。两家央企去年营收合计1万亿元左右。
据了解,今年“两化合并”最先从农业化工板块拉开了大幕。1月5日,两家企业同时宣布,将各自旗下农化板块业务注入新设立的先正达集团,涉及先正达股份有限公司、安道麦(000553.SZ)、扬农化工(600486.SH)以及中化化肥(00297.HK)等公司。资产划拨到位后,先正达集团在今年6月正式宣告成立。
除了化工领域,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的央企专业化整合也在推进。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央企煤电资源区域整合试点第一批资产划转已经完成;兵装集团、一汽、长安汽车、东风汽车以及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达16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之间的重组整合也加速推进。继去年无偿受让马钢集团51%股权后,中国宝武集团今年8月21日又与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后者将向前者无偿划转其持有的太钢集团51%股权。划转完成后,中国宝武将间接控制太钢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太钢不锈62.70%的股份。
地方国企并购重组更为火热。8月25日,山东省国资委宣布成立山东省国欣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国欣颐养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欣文旅是在鲁商集团全资子公司山东文旅集团基础上,重组鲁商集团、山东黄金、鲁信集团、山东能源、山东高速、山东国惠等6户省属企业的相关资产建立的。而国欣颐养则在山东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山东颐养健康集团基础上,重组了山钢集团、山东黄金、山东能源、山东国投、山东国惠、水发集团、山东地矿等7户省属企业的多个子公司。
而在此之前的7月份,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集团与齐鲁交通集团这两对联合重组已经开启,涉及多家上市公司。按2019年财务数据测算,重组后的山东能源集团、山东高速集团资产总额将分别达到6379亿元、9452亿元,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6371亿元、1237亿元。
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效果初显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一直都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务院国资委在持续推进的重要工作。”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加快国有企业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完成僵尸企业清理退出步伐,可以加快国有资本在战略新兴产业、重大技术创新领域的布局或是更好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集中,可以更好实现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升国有资本与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也认为,国企并购重组主要从不同维度发挥作用,一是对国资国企实施专业化整合,可以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实现集约化经营,重点是解决重复投资、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二是对国资国企进行战略性重组,可以实现国企优势互补、产业协同,优化和调整国有资本结构,充分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增强国企竞争优势,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三是在战略新兴领域的并购重组,可以实现国资国企在战略新兴领域的布局,培育产业技术创新“头部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年内上市公司推进并购重组的行业类别来看,多为建材、能源、化工、交通基础设施等企业,大部分公司并购目的为多元化战略或者横向整合。
以重组后的山东能源集团为例,这一新组建的全国第二大煤企定位为山东省能源产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将在巩固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三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贸易三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而中国宝武与太钢集团的联合重组,将实现“亿吨宝武”的规划目标,同时增强中国宝武在不锈钢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从已经完成的并购重组案例来看,国企重组普遍起到1+1>2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企业体量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