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从央行官网获悉,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9月11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9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
据统计,这已经是央行从8月7日起连续26个交易日开展7天逆回购操作。
当日,有10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央行此举实现净回笼100亿元。
就此,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梁斯9月11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央行多次进行逆回购操作主要因为:首先,债券发行量增加,需要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8月份以来,国债、地方债等债券品种供应有所增加,需要确保流动性供应充足。其次,货币市场利率振幅加大。8月中旬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R007一度达到2.59%,但DR007上升幅度不高,说明市场存在结构性流动性供应不足。同时,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要将市场利率稳定在政策工具利率上下波动,意味着7天期逆回购利率将是市场利率走势的‘牛鼻子’,市场利率走势不会偏离过多。”
8月地方债发行增加从官方数据可见,8月地方债发行11997亿元,其中,新增债券9208亿元,再融资债券2789亿元。截至8月底,今年累计发行地方债49584亿元,其中,新增债券37499亿元,再融资债券12085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近期央行连续开展逆回购、向市场补充流动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8月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恢复大规模发行,对市场流动性“抽水”效应明显,需要央行加大流动性注入给予护航。这也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二是近期市场资金利率(以DR007为代表)已回升至政策利率附近。但受压降结构性存款等监管政策影响,同业存单利率持续上行,这也反过来给市场资金利率带来了一定的上行压力。为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平稳运行,央行近期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
对于逆回购操作的影响,梁斯告诉记者,“短期流动性投放操作主要用于满足市场的短期流动性需求,平滑利率波动。利率平稳不仅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也有助于稳定债券发行成本,同时也有助于稳定金融机构经营预期。”
通过央行连续多日实施逆回购操作,短期市场资金利率有所下行:有数据显示,9月1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显示,隔夜下行26.7个基点,跌至1.34%,为8月以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时,7天和14天Shibor均有下行,DR007加权平均利率已低至2.05%,达到8月初以来的最低值。
记者注意到,当前市场比较关注:央行连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流动性,未来是否还会降准降息?
梁斯对记者说,“短期流动性投放操作不太适合作为支持经济长期发展的手段。考虑到当前经济仍在复苏阶段,后续仍需要中长期流动性支持。年内仍然存在降准降息的可能,但空间明显收窄。预计将有一次降准或不再降准,LPR利率大概率会下调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