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塑造了美国人"爱花钱"的性格?
时间:2020-09-09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网字号:T  T

在“内循环”成为热词后,消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做大消费、提升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是“内循环”的重中之重。但如何促进消费仍然是个问题,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众多,如收入、社会文化、金融制度等。

以消费文化为例,过去曾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来形容中美消费文化的对比:

一个中国老太太,60岁时终于攒够了钱买了一套房子。一个美国老太太,60岁时终于还清了购房的贷款,而她已经在这房子里面住了30年了。

暂且不论这个故事的真假,这个故事的广为流传就证明了中美两国居民对待“借钱消费”的态度迥异。而在众多的研究和新闻报道中,我们也能够感知到美国奉行的提前消费、借贷消费等消费观,因此储蓄率极低。中国人则普遍奉行有了充足储蓄后才消费,因此储蓄率极高。

那么,美国的这种消费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一、中外相同的节俭理念

既然我们赋予了“消费文化”的概念,那理所当然的,消费行为会受到人们所处时代的影响。

在经典的社会学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作者马克斯·韦伯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

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

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

在新教伦理的影响下,节俭一直被视为美国公民的一种核心价值,是国家繁荣的一个主要源泉。在这一点上,其实与我国北宋以后,以“禁欲”为中心的儒家治国思想不谋而合。

在当时,工商界领导人、资本占有者、近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新教徒。这些“有钱阶级”受到新教伦理影响所表现出来的“资本主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财富大量聚集起来,却并没有用来放贷赚取利息,而是不断用于商业再投资,昔日闲适安逸的生活态度为严苛的讲求实际的态度所取代。迎头跟进的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乃是因为他们克勤克俭,不愿消费,只想获利;而仍然保持旧有生活方式的人则不得不节衣缩食”。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消费信贷制度是遭到辱骂最大的制度之一。他们认为,消费信贷会成就大众消费的贪欲,不仅诱惑犯罪,还提供了犯罪手段。消费信贷机构实现了广告商们无力完成的任务——这就是给人们提供了手段,将购买昂贵商品的美梦变成现实。

在传教士的口中,债务是与下流行为、魔鬼并列的邪恶行为之一。因此,在新教伦理“禁欲”的核心思想下,消费信贷无疑是一种“犯罪”。新教的“禁欲”反对享受,束缚消费,对于奢侈品的消费更是持有绝对否定的态度。

但是,绝对“限制消费”的另一面,经济学赋予了消费另一种概念。亚当·斯密说明了所有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消费,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维多利亚时代财务伦理出现了异化,人们人为地将信贷分为了“生产性信贷”和“消费性信贷”(本质上,生产其实是为了消费)。生产性信贷以创造有价值财富为目的,为经营性单位提供资金,用于购买能够增值或者具有生产性用途的商品。消费性信贷为了获得即时满足而借钱,它会诱惑人们购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在世界第一次大战前的整个维多利亚时代,限制消费都是一种美德,消费信贷则是贪欲的象征,为时代和社会所不齿。所有的信贷基本被定义为“生产性信贷”,还债也是美德,所以很少出现欠债不还情况。按时还债,既是为了保住赊欠的特权,也是为了维护个人尊严。

二、“分期时代”的到来

在19世纪的前50年,禁欲、高利贷禁令等经济社会的理念都极大的限制了美国消费的发展。到了19世界中期,这种情况开始改变,一家叫“胜家”的缝纫机公司推出了以分期付款形式销售其产品的模式。

在当时,缝纫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我国上世纪70年代时期极为相似,是一种重要的家庭资产,是财富的象征,价格也相对昂贵。因此,分期付款销售的模式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功,这种模式让原本不具有“缝纫机购买能力”的人群通过分期的方式实现了提前消费。很快的,这种模式就扩大到其他耐用消费品、书籍、钢琴等各个领域。

此时这种“提前消费”的模式仍然集中于工薪阶层,本质上是以购买的物品作为担保贷款,适用的领域也较少,并不普及。但在这一时期,初步诞生了一些专门从事消费信贷的机构。著名的美国运通(AmericanExpress)便是诞生于这一时期,不过此时的运通还仅仅是提供邮件与货物快递运输服务,不过因为其快速且可靠的服务,运通的市场评价极高,这也为以后运通业务的拓展提供了客户和品牌基础。

如果持续和平的发展,美国的这种“提前消费”观念未必能够普及,因为它仍然受制于当时的宗教伦理、社会文化。但南北战争打破了这一发展路径,战争所需的资金成为了借贷行为最大的催化器,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得以迅猛发展起来,而且相比过去,分期的首付比例更低、期限更长,利率也变得更高。

因此,南北战争之后,以分期为核心的消费信贷取得了极大的增长。最具代表性的是芝加哥的零售商西尔斯(Sears),以邮购手表、珠宝以及钻石等高价值的小件商品为主业,并向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信用贷款,以赊促销、以贷促销。同时,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