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早成立的三家区域股权市场之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启动运营至今已有8年时间。截至目前,共计服务挂牌企业782家,展示企业9445家,托管企业210家,帮助企业实现融资总额2570.97亿元,培育了彩虹鱼、英佛曼、润佳医药、海勃膜、鸿之微等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如何助力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如何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长三角地区区域性股权市场一体化建设方案是什么?如何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带着这些问题,本报专访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简称“上海股交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张云峰。
活跃交易、促并购重组多措并举服务中小微企业
证券时报:上海股交中心是最早成立的三家区域股权市场之一,目前市场架构如何?
张云峰:上海股交中心目前市场内共有“六大板块”。
一是科技创新板(N板):专门服务科技型、创新型的中小型股份有限公司,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除实现融资、交易外,还助推挂牌公司转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二是股份转让系统(E板):服务对象为已渡过初创阶段,具有一定规模、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股份有限公司。三是展示系统(Q板):包含完整信披层、科创企业助力层和基本信披层,为各类企业提供规范运营、能级提升、重组并购、产业整合、展示宣传等服务。四是债转股转股资产交易平台:为符合国家降杠杆政策的股权资产,提供挂牌交易、信息发布、登记托管、清算交收、尽职调查、居间撮合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五是股权托管系统: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地方金融机构提供股权登记托管、股权过户登记、股权质押登记、代理分红派息、股权查询、咨询等服务。六是债券系统:为企业发行可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提供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登记结算等服务。
证券时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限制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海股交中心在缓解这些问题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张云峰: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主要是通过大力推进股权融资主业、完善综合金融服务、发展辅助金融服务等方面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一是大力推进股权融资主业。具体做法包括,活跃市场交易,活跃的二级市场能够促使一级市场的投资者获利并退出,由此推动更多投资人参与企业融资,推动企业业绩增长,从而让更多投资人关注市场并推动二级市场的活跃。促进交易活跃的前提是投资者利益保护,上海股交中心通过市场的风险控制和规范运营来实现投资者利益保护,坚持挂牌严审,用工作底稿审核,融资严审,执行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严格市场监管,违规企业摘牌处理。
在此基础上,上海股交中心还大力推动交易手段灵活多样。一是开户操作灵活,提供临柜开户、手机自助开户、证券公司代理开户以及交易服务机构代办开户等多种渠道。二是交易手段丰富,提供柜台办理、PC端、手机端等多种方式进行股票交易,优化交易机制,采取中午不休市、夜市委托以及委托期限自选等机制。三是长期实施交易手续费优惠措施,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四是提供丰富的附加服务,包括精选版F10资料、免费投资咨询、免费提供研报、免费提供交易居间等服务。
资本市场良性运转的重要机制就是时刻把握好新股发行与资金供给的平衡,避免出现由于新股供给过剩导致二级市场买盘缺失、进而由于股票流动性缺失导致无资金进入市场的恶性循环状态。上海股交中心始终严格把握挂牌标准,宁缺毋滥,审慎把控市场规模,按照资金供给情况决定市场扩容进度,保证市场交易活跃度及融资功能始终处在较为良性的状态。对于不受审慎扩容限制的展示系统,可以相对积极地扩容市场。
同时,上海股交中心始终按照市场化机制推动功能发挥,活跃交易注重形成市场内在逻辑和投资者财富效应,而非因挂牌企业具有庞大规模、高额利润、IPO前景而引发,因为对于那些好企业来说,实现融资交易与否与市场并无关系,好企业无论是否进入市场这些都能实现。
目前,上海股交中心上股交已集聚了4.1万户投资者,二级市场累计完成交易额377.88亿元,二级市场换手率达24.45%。
同时,促成重组并购。挂牌公司真实、准确、完整的持续信息披露,以及上海股交中心及市场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为市场内并购重组业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过向上市公司、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定向推送挂牌公司商业计划书,帮助促成挂牌公司的间接上市,帮助投资者退出;帮助挂牌公司在市场内进行产业对接、横向并购,通过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帮助投资人退出。据统计,上海股交中心市场内共有48家挂牌企业发生大股东变更,这些企业多数被上市公司收购,占挂牌企业的比例为7.37%,表明市场内挂牌企业并购重组已成为投资者赢取投资回报的重要渠道。
我们还协助多轮融资时退出。上海股交中心根据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匹配各类资源,努力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在企业不断的成长进步过程中,持续帮助企业实施阶段性、多轮次小规模融资,在每次再融资过程中,为投资者创造退出条件,帮助投资者逐步释放投资。规范股权回购事项。对于股权回购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