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关注境外央行无限量宽松政策的副作用
时间:2020-09-05 00:00:00来自:中证网字号:T  T

中证网讯对于疫情期间境外主要央行采取无限量宽松政策的浪潮,多位专家5日在“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后疫情时代的财富管理”上表示,采取无限量宽松是应对非常冲击的特殊之策,即使是“饮鸩止渴”也不得不采取,有一定合理性。但是这样的政策也有加剧贫富差距等副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境外主要央行货币超发是合理的,我国央行坚守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是合理的。面对超级疫情、超级结构性变化,采取超常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应有之义。判断货币宽松持续的时间,取决于非常时期持续的时长,和政府信用能否在这段时期得到很好延续。相比较来说,我国的情形没有那么差,政策可以“悠着点”。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表示,纾困本来应该是财政政策的任务,但是在疫情当中,财政收入下降,需要央行给予支持,这是各国抗疫中表现出的重要原则,即用货币政策支持功能型财政,通过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扭曲进行对财政政策的支持。新形势下需要新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关键在于要以何种财政纪律、制度安排理清组合的方式。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纪敏认为,从大萧条、2008年金融危机到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人祸还是天灾,货币政策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走向无节制。当然,这些政策是有效果的,但一些长期积累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并且越来越突出。比如长期货币宽松带来资产价格不断上涨,加上利率持续下降,导致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宽松货币政策本身是想要刺激就业,但却刺激市场产生了泡沫、带来严重贫富分化,其效果是有问题的。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看来,增发货币对应新创造的财富增量就成为了“铸币税”,这部分铸币税应当通过财政的渠道来使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