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制造业在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之后,如何找到新价值点、适应新市场环境?毋庸置疑,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快速发展的技术,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既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项,也是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的客观需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智能制造“生态圈”正在不断丰富和扩容。
“江苏制造”驶入数字化快车道
运用雪浪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算法模型,无锡双良集团溴冷机设备预测性维护的准确性由50%提升至90%;常州五洋纺机研发的高效织造智能化经编生产线成功打破国外设备垄断,助力企业跻身全球行业顶尖之列;苏州好孩子为生产出世界上安全性能最高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收集了超10TB的实车碰撞测试数据、做了近3000次分析……
透过“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江苏企业不断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促进降本增效、实现风险控制的同时,也驱动着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全省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近七分之一。加快数字化赋能既是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项,也是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的客观需要。
抢抓数字化新机遇
以生产电容器设备起家的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转型进入新能源领域,为锂电池和光伏企业提供自动化设备。虽为非标装备企业,先导智能仍在业内率先启动信息化建设,自建“先导云”和大数据中心,对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MES(制造执行系统)进行应用集成,使公司所有流程数字化。
这一转变不仅使先导智能逐步替代甚至超越国际一流竞争对手,还加快了下游锂电池生产企业的智能化进程。先导智能在锂电池生产整线装备中配套了自主研发的MES系统,帮助锂电池生产企业打造数字化智能工厂,为他们降本提质。
除了先导智能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通过自我“进化”实现突破,江苏还有一批自带数字化基因的企业在服务、赋能制造企业。
今年7月8日,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正式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性能评测”第二批星级平台名单,朗新科技集团旗下瀚云科技研发的瀚云HanClouds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工业互联网五星级平台。
朗新科技成立之时便以软件信息系统为主业,2018年成立子公司瀚云科技,推出核心产品瀚云HanClouds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提供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帮助工业企业迅速建立远程连接和管理能力,实现企业产品增值。截至2020年1月,瀚云HanClouds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接入企业3000余家,平台接入活跃设备数1500余万个。
徐工信息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南钢集团NILE工业互联网平台、雪浪云、悠扬云……截至2019年底,江苏省企业上云数量已超过25万家,星级上云企业超3000家,建成标杆工厂34家,创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11个。
传统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双头并驱,抢抓数字化新机遇,带动更多制造企业加入智能化行列。根据江苏省工信厅最新数据,江苏省已累计培育省级智能车间1055个、智能工厂30家、智能制造服务领军机构68家,11个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获国家立项,占全国的18%。
数字化“唤醒”制造业
业内人士表示,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快速发展的技术,更需要以数字化唤醒制造业,挖掘企业痛点,为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5G新技术创造更多新可能。中国联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买彦州认为,数字化一方面在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在于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升级传统产业和设施,赋予其数字化内涵。例如,5G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助力万物互联,赋能千行百业。
为汽车制造零部件的贝斯特公司将5G用于质检过程中,使工业视觉检测的图片数据处理流程在内网即可完成,提高了安全性和效率;苏州坤厚自动化科技公司将基于5G+MEC(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于生产线,大幅度提升AGV(自动导引车)性能,把产线系统部署时间缩短90%以上。
今年以来,江苏电信、江苏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加快“5G+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为制造企业提供整合式端到端的工业互联解决方案,找寻新的突破口。截至6月底,江苏省5G基站数累计达4.1万座。
——从生产到服务,数字赋能创造新价值点。数字化只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手段,关键要借此提升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的质效,找到新价值点,创新商业模式。
常州天正工业依托自身工业物联网平台归集的装备开关机时间、故障频次、产品生产周期等信息和数据,开发了一套征信模型,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因缺乏财务数据而难以获得金融机构授信的问题。目前,天正工业接入的中小微企业用户超2万家,仅此项服务的收入占比已达70%。
徐工集团通过分析智能产品积累的大数据找到了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新方向。徐工集团对本企业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测,包括实时监测设备工况信息、远程故障诊断等内容,实现了精准营销服务备件、改进产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