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夏春(诺亚控股首席经济学家)
在《美联储的“平均通胀目标”会有效吗?》一文中,我们指出,如果美国和全球经济与社会不出现大的变化使得通胀快速上升,那么美联储下一次加息时间,可能就不是之前估计的2023年,很可能要等到2025年,甚至10年之后。大家听了不要觉得不可思议,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到第一次加息用了7年时间,而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超过了金融危机。
过去几年,特别是今年这几个月时间,我们已经见证了无数不可思议的事情。例如,美联储花了94年时间资产负债表才达到1万亿美元,从2009年开始用了7年时间达到4.5万亿美元,又在最近一年从不到4万亿美元增加到7万亿美元。苹果公司上市后,用了38年达到1万亿美元市值,却在最近5个月翻倍超过2万亿美元。
参考历史,美国应对衰退可能要把利率降到-5%。如果不愿意采用负利率,继续保持目前的利率水平,就可能需要让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继续上升,到10万亿美元甚至更高都不奇怪。在这个过程中,资产价格将在波动中继续上升。当然,这也会反过来刺激经济和社会矛盾继续升级。
如果说全球投资者高度关注美联储主席以及他身后的美国总统的一言一行,那么日本和亚太市场的投资者同样高度关注日本央行行长以及他身后的日本首相的一言一行。上周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周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因病辞职。
安倍2006年首度出任日本首相,任期仅一年就因病辞职,之后在2012年12月再次接任首相。2017年,安倍修改自民党党章,将总裁任期由“最长两届六年”改为“最长三届九年”,再次连任,到2019年11月20日任职达到2887天,成为日本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8月24日上周一,安倍的首相任期到达3165天,不考虑上一次因病辞职,连续在任2799天,打破其外叔公曾经创下的连续在任记录。按计划,安倍可以担任首相职务直到明年9月。
出乎意料的是,四天后,上周五,安倍宣布因病辞职。而这一次和2007年辞职都是因为“溃疡性大肠炎”。同一天,曾经出演漫威电影《黑豹》的男主角因结肠癌去世。结肠是大肠的一部分,大肠炎如果持续,有机会有机会演变为大肠癌,而大肠癌是常见病症。在香港癌症病例数量排名第2位,在国内排名第3位。
2013年以来,美国股市上涨接近150%,而日本股市也上涨了超过120%。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股市从1990年高点不断波动下滑到2012年。日本股市能够完成这样大逆转,最大的功劳就来自于“安倍经济学”。过去三年,我们通过《凤凰卫视》的“财经正前方”节目,持续跟踪点评“安倍经济学”。简单来说,其核心就是“三支箭”:
第一支箭:积极大胆的金融政策—大规模量化宽松;第二支箭:灵活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家财政支出;第三支箭:构造改革的经济政策—通过放宽管制来促使并发展民间投资。安倍在2015年10月提出“安倍经济学的第二阶段”,也就是新的三支箭,分别是:诞生出新希望的强力经济;编织梦想的生育支援计划;与安心相伴的社会保障。不过,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之前提出的三支箭。事实上,前两支箭,也就是积极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到现在第三支箭的亮点还不多。
1998年-2012年日本经历了长达15年的通缩。整体物价指数下降了4.1%。让日本经济走出通缩的阴影,实现2%的通胀是安倍经济学第一支箭的主要目标。安倍任命黑田东彦担任日本央行行长。通过购买国债等方式,积极向市场投放货币。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从2013年初不到200万亿日元上升到目前的665万亿日元,这超过了日本2019年的554万亿日元的GDP水平。以此指标衡量,日本央行量化宽松的力度远远超过了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现在日本央行已经成了日本政府最大的债主,截止到去年3季度,日本央行还通过购买ETF,持有大约8%的日本股票市值。
安倍经济学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日本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改变了日元在金融危机后过度升值的情形,而日元贬值有利于推动日本的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日本走出了通缩陷阱,2014年开始通胀指数大部分时间为正增长,同时股市回暖,累积涨幅接近美股,这使得日本家庭和企业的财富显著提高;
第二,日本政府公共债务对GDP比例是全球主要经济体最高,在2013年之后虽然有所增长,但基本保持235%左右的水平。安倍上任之前,这一比例处于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受益于“安倍经济学”带来的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而这一成绩还是在日本企业所得税从2012年的37%降低到略低于30%的水平上实现的,尤其不容易;
第三,综合来说,前两支箭射出之后,日本经济从2012年12月至2018年10月持续增长,长达71个月,是二战结束后第二长扩张期。同期日本的失业率持续下降,在疫情开始前已经降至2.2%,接近1990年的低点。受疫情影响,6月的失业率为2.8%,已经相对5月的2.9%有所改善。安倍成为任期最长的首相,无疑间接印证了“安倍经济学”前两支箭的成功。
而“安倍经济学”的争议之处在于即使到疫情开始前,日本的核心通胀指数依然没有达到2%的目标,而推动日元贬值的做法引来了外贸竞争对手的广泛批评。而为了缩小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