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8日召开的省委深改委暨自贸港工委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制度集成创新方案》及第八批8项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案例等相关改革文件。
此前,海南省已经分七批发布77项制度创新成果: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制度、施工图审市场化和“多审合一”为企业减去负担;“旺工淡学”人才培养项目、在全省实现天然橡胶价格保险,则为群众加足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背后,一项项制度创新正进一步优化着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升着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4·13”以来,全省上下围绕制度创新这个核心,破除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障碍,探索推出一批批制度创新案例,有效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了治理水平,为更好地承接落实自贸港政策打下了良好基础。
优化营商环境
制度“软”环境结出发展“硬”果实
“注册登记一家企业,一天办理完毕,真是太方便了。”海南鳄珍鳄鱼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今年8月5日正式注册,该公司负责人喻志林在当天拿到了企业的证照,这样的速度让他很惊喜。
在此之前,喻志林获悉海南商事主体登记平台(海南e登记)已经上线运行,实现了商事登记“自主申报、自动审核、全省通办、电子签名、电子档案”五大创新,提交各类手续网上即可完成。在家里通过电脑上网填写上传了各项企业资料后,一天时间里,他的公司就获取了营业执照。
喻志林介绍,通过海南商事主体登记平台,减少了企业往返各部门的时间,让企业有更多时间把产品和市场做好。“看好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前景,这坚定了我们在海南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同样通过制度创新感到“海南速度”的,还有海口佳和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毅。
“办理施工许可证这张证,想起就头疼。要向相关部门提交材料,等待审核,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这是张毅在去年6月26日前,对于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印象。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天他来到海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理这张证,仅仅花费了4个小时,那也是全省首张“建筑工程许可告知承诺制”许可证。
这样的速度,来自一项名为“建筑工程许可告知承诺制”创新制度,该制度通过优化施工许可条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施工许可证1个工作日发放。
包括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建筑工程许可告知承诺制”制度在内,近年来,海南省不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打造着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洋浦经济开发区根据企业需求,创新非加工贸易项下保税油品同船混装运输监管模式,实现面向海外市场精准输出相应标号油品的供给能力提升,大大提升了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推行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有利于激发商事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海南省发布《海南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进一步降低会计审计机构和专业人才准入门槛,加速国际化、高质量会计审计资源在海南集聚。
海南省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创新医疗机构“两证一批复”审批模式,将原先长达3个月的审批时间大幅压缩为1至3个工作日,提高了医疗机构设立的审批效率。
……
两年多来,海南以制度创新深挖改革潜力、助推改革推进、倒逼改革落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今年前7个月,全省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3.5万户,同比增长30.05%,截至7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超过103万户,同比增长26.42%,增速居全国第一位。
以人民为中心
制度创新释放民生红利
“工学两不误,费用全由政府出!这是多好的学习机会!利用空闲时间,我也顺便提升了自己的职业技能。”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三亚亿源轩宇酒店当司机的林海生,报名参加了“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项目。
近几个月,林海生利用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的线上平台,学习了职业综合礼仪、酒店管理等课程。培训结束后,他感慨地说,海南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拥有更多知识和技能,未来才有更多出路。
旺季人不够用,淡季人留不住。海南作为具有独特气候优势的旅游大省,旅游淡旺季明显,由此也形成了旅游业人才“潮汐”现象。
2019年,针对海南旅游淡旺季特点,海南省创造性地开展“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免费为海南省旅游从业人员提供学历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旺季上班、淡季进修、工学交替”。
8月20日,海南省“旺工淡学”旅游人才培养联盟成立。“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也在今年4月入选海南自贸港首批制度创新工作案例。
制度创新在营商环境领域多点发力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像“旺工淡学”旅游业人才培养项目这样的制度创新,正实实在在地提升着海南的民生福祉。
制度创新,正提升着海南教育水平——海南大学在全国首创的冬季小学期教学模式,聘请国内外高层次“候鸟型”专家、学者、名师冬季来校,打造海大独具特色的冬季小学期高端教学平台。
制度创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