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回顾:海外宏观数据、经济政策与主要事件
全球疫情:欧洲疫情“二次”反弹,美国压力继续缓解,印度继续加剧.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北京时间8月30日中午12点,全球新冠累计确诊24,997,327人,上周的边际变化包括:1)欧洲及东亚部分国家疫情反弹,其中,欧洲的法国和西班牙疫情继续反弹,日新增分别超过6千和9千人,意大利上周反弹力度也加大,日新增超过1400人;东亚的韩国日新增攀升至400人以上,不过日本则略有下降(均截至8月30日),相应地,这些国家的政府正在施加限制措施,也正因此其居民消费和工作行为受到一些负面影响;2)新兴市场焦点依然在印度,其疫情继续加剧,日新增继续上升至7.7万人左右;累计确诊人数达354万人,逼近巴西的385万人;3)美国压力继续缓解。其上周日新增确诊平均为4.1万人,相比前一周的4.4万人继续回落,确诊比例也在波动中回落至6.0%左右。我们强调,在没有疫苗或者特效药之前,全球疫情的不断反复难以避免;但对此的担忧也不宜过度。在政府及时应对、且民众具备更丰富防疫经验背景下,疫情大规模反弹可能性较小;从美国7月~8月经验看,即使反弹,政府也能以相对较小的经济代价再度控制疫情。
经济基本面:疫情反弹冲击下,美国经济复苏维持稳健:消费、地产、设备投资均是如此。从近期公布的数据看,美国经济复苏即使在经历了7月的疫情反弹冲击后,也依然较为稳健。消费方面,7月美国实际私人消费支出环比增长1.9%;地产方面,7月新屋销售90.1万套(年化)继续反弹;投资方面,7月耐用品订单环比增长11.2%,这些数据再度验证我们的观点,即各国后续即使出现疫情反弹,为控制疫情而需要的经济代价也将远小于欧美4月、以及中国2月时期。向前看,我们预计,随着美国疫情逐步回落,其可能在9月开始逐步重新加速开放,修复速度有望回升,实际上,从近期餐饮就餐人数等高频数据看,8月中下a开始美国部分经济活动已经重新加速。当然,我们也需要继续密切关注财政方面的下行风险,对于新一轮财政救助,两党目前依然处于“僵局”中,虽然短期不至于对居民收入造成大冲击,但如果9月还不能达成一致,则有“财政悬崖”的可能性。我们预计的基准情形是,两党有望在9月未前达成一致(《详解美国财政"僵局"及可能影响》)。
政策关注:美联储平均通胀目标制落地,可能推升通胀预期但效果尚待观察;对美元施加下行压力,此次美联储正式宣布采用平均通胀目标制并不算出乎市场预料,但时间略早于市场及我们所预期的9月中。平均通胀目标制的落地,为美联储未来更加灵活应对形势、容忍更高通胀铺平了道路。对于市场而言,该政策策略改变可能的影响体现在:1)国债市场:可能推升通胀预期,并推动名义利率陡峭化上升;但同时利率上升的幅度将小于通胀预期上升幅度,推动实际利率下行,主因美联储对通胀反应将比过去更加温和,不过以上更多是理论预测,该策略对通胀预期的提升效果尚待观察;2)美元有走弱压力,平均通胀目标制令美国未来政策中长期也比其他国家或地区更加宽松(除非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采取类似策略),实际上也将令美元在中期面临更多下行压力,增强我们认为美元长期将偏弱的看法(《美元走弱的逻辑及其全球影响》)。
重大事件:安倍晋三辞任日本首相。8月28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因健康原因辞任首相,鉴于其任期内实施的大规模货币宽松令日元大幅贬值,市场高度关注后续政策连续性及日元升值可能,若新任首相对货币宽松的支持边际减退,日本国债收益率可能边际上行,日元可能面临较大升值压力。对中国而言,日元升值有助于拉动中国对日出口,但将拖累中国对日进口。行业层面,中国对日出口中,电子产品(29%)、机械(19%)占比较高;中国对日进口中,机械(23%)、电子(22%)、化工产品(17%),汽车(10%)占比较高(均根据2020年7月前的12个月数据计算)(《安倍辞职,影响几何?》)。
焦点讨论:党代会后美国两党施政蓝图初现
美国大选距离最终的11月3日投票仅剩两个月左右。8月20日和27日,在两党党代会上,拜登和特朗普分别被正式提名为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相应地,两位候选人的竞选主张及施政蓝图也相继公布,整体看,特朗普继续坚持“美国优先”、降低对中国产业链依赖、放松金融监管等:拜登则强调对公司及高收入人群加税、加强金融监管保护移民,加强国际合作等
拜登主张要点包括:
1.税收政策:增加高收入人群收入所得税及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最高級別个人所得税税率从37%上调至39.6%,企业所得税,税率从当前的21%上调至28%,资本利得税,超过1百万美元的资本收益,最高税率从当前的23.8%上调至39.6%.
2.财政支出:推出2万亿美元基建和清洁能源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含传统基建如修路、桥梁、电力、水利设施,也包含清洁能源建设,如电池、低碳排放设施等。
3.新冠及公共卫生:以保护生命为主,强调疫情结束前实施有效控制,甚至不排除再度封锁
4.监管:增强对科技垄断、医药行业、以及金融行业监管。支持更严格的互联网隐私标准及反垄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