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负转正”、全年1万亿“小目标”……安徽合肥的疫后经济表现引发外界关注。
日前,合肥对外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上半年,合肥全市生产总值(GDP)达441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2%,增速实现由负转正。
“现在,我们的目标就是咬定‘五高地一示范’,半年‘负转正’、全年‘过万亿’”,在5月份刚刚赴任合肥市委书记的虞爱华,此前如此表示。
除了在全力冲刺万亿级城市外,合肥近期备受外界瞩目的一点,即在于其“稳准狠”的招商引资,由于陆续引进京东方、长鑫储存等明星项目,合肥甚至被冠以“最牛风险投资机构”的名头。
合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近日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合肥不是‘赌城’,重大项目的落地不是一场任性、鲁莽的赌博。谋划重点产业,推进重大项目,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延链补链强链
合肥当地一新能源公司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这是合肥模式,跟风险投资是一个概念,你觉得这个产业有优势有前景,你风险投资了,可能收益就很大,如果不愿意做这个风险投资,可能你稳定性很好,但是实力就上不去”。
“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此前,私募行业人士但斌的一条微博言论,让一向低调的合肥因为招商引资而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但斌微博内容还描述称,合肥在“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后续于2011年又拿出100多亿投资长鑫储存,“赢了,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
梳理可发现,但斌上述微博数据其实有不精确的地方,如天眼查显示,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尽管如此,“最牛风投机构”之名还是让合肥迅速成为市场热议的对象。
“合肥不是‘赌城’,”合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近日对此强调称,“合肥市的国有资本运作的核心思想就是紧扣时代脉搏,贴近产业、服务项目。”
合肥当地一新能源公司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这是合肥模式,跟风险投资是一个概念,你觉得这个产业有优势有前景,你风险投资了,可能收益就很大,如果不愿意做这个风险投资,可能你稳定性很好,但是实力就上不去”。
“把合肥市政府比喻为最佳风险投资机构,这个也只能当比喻,不是很恰当,也不准确”,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宏对记者表示,“政府毕竟不是市场主体,不能说它是一个风险投资商,但是政府在支持高科技发展、支持创新,应该有它的责任”。
“当然高科技产业从来都是存在风险的,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市场推广等层面,”宋宏强调称,但“这是产业本身与投资属性所决定的,并不是说合肥就投资高风险的行业。”
数据显示,在2019年合肥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7%,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9.5%,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而仅在2018年,“合肥创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以上”。
“上下协同一致,形成高效推进机制”“加大统筹指导,建立完善招商政策服务体系”“打造金融生态,全方位支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合肥市相关部门如此总结其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近期仍在持续加码产业发展,近日,合肥印发《合肥市做好“六稳”“六保”抓细抓实经济发展工作“123+10”行动方案》,建立产业链“链长”调度机制,以链长制为抓手,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冲刺万亿目标
“营商环境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比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营商环境的比拼”。
“整个服务还是比较到位的”,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可蓝”)董秘刘凡对记者表示,其能感觉到在企业设立等过程中,“合肥高新区还是比较为企业考虑的”。
虞爱华也指出,“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营商环境是核心竞争力,发展的比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营商环境的比拼”,要“使合肥始终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如果当时我们转型转得稍微慢一点,再加上如果当时没有合肥市给我们投的那3000万元的资金,我们就已经破产了”,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合肥高新区主办的一场论坛上曾如此表示。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合肥招商引资最重要的‘本钱’,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合肥市相关部门回复记者称,将通过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招商引资。
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2020年1~7月,合肥全市新签约重点项目611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13个,占比51.2%。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重大项目接连落地……在疫情防控等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合肥上半年GDP增速实现“负转正”,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合肥全市生产总值达441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2%,较一季度加快10.0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其中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5.7%,分别较一季度加快11.4、12.2个百分点。
“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