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这不是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雪山冰川也是金山银山,阿坝州正是在“两山”理念的引领下,找寻打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钥,在守住生态红线不放松的同时,依托自身的绿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生态工业等产业蓬勃发展,带领百姓脱贫致富。
2019年,阿坝州脱贫攻坚战告捷,六个贫困县摘帽,三个贫困县通过省检,所有贫困村退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3%,走在了“三区三州”前列。
近年来,阿坝州加速构建绿色产业新布局,加快形成“三地共建、五业同优”产业新体系: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在全省率先建成特色化旅游标志标牌;设立大九寨文化旅游产业振兴基金,支持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以“果蔬菌药”为主的特色效益农业和以“牛羊猪禽”为主的现代高原畜牧业;有序推进水电、光伏开发;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破解园区发展瓶颈,推动“飞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生态发展就是阿坝人民的“金饭碗”。阿坝州正做大做强生态发展优势,充分挖掘生态产品价值,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品牌,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从“致富果”甜樱桃
看阿坝州生态农业发展路径
四川汶川甜樱桃是“汶川三宝”之一,今年6月,正值汶川甜樱桃采摘旺季,来到汶川县樱桃现代产业园,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甜樱桃挂满枝头。汶川甜樱桃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会成为汶川人民心目中的“致富果”,汶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畜牧中心主任王平作出了解答。
据王平介绍,汶川县地处岷江上游,海拔780-4450米,空气清新、水质良好、土壤洁净、环境优美,全年光照充足,温差大,是种植甜樱桃的理想地。汶川甜樱桃因口感细腻、甜脆多汁广受欢迎,不仅在四川省内销售,也开始销往全国各地。
“甜樱桃产业已发展成为汶川县威绵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品牌价值超过5亿元,每户果农仅销售甜樱桃的年平均收入就可达10余万元。”王平说。
随着汶川甜樱桃知名度的提升,为保证生态产品的品质,汶川县政府出台了《绿色食品汶川甜樱桃体系标准》,指导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户等按标生产,推广绿色防控,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汶川甜樱桃以特色园艺产品成功入围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据了解,入选2019年阿坝州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汶川县樱桃现代农业园区,一方面通过技术促进果园提质增效,另一方面积极举办甜樱桃采摘节、推介精品采摘旅游路线,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推广,拉动甜樱桃经济效益的提升。
汶川樱桃产业已成为阿坝州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大力发展以生态、有机为特色的农产品,并强化生态产品标准,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推动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
地处阿坝州中部的黑水县以“沟域经济”为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果蔬中蜂民俗沟、核桃香猪花海沟等“六大沟域经济带”。黑水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水务局局长任青云介绍,该县按照区域内资源状况和环境承载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畜禽粪污处理利用、品牌创建等水平,着力打造色湾藏香猪种猪生产基地。
任青云谈到,色湾藏香猪属于高原型藏猪的一个种群,以牧养为主,补饲以当地青稞、玉米、马铃薯及豆类为主,其生产周期长达一年,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经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测定,色湾藏香猪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猪肉的标准。
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是污染物排放。为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黑水县逐步形成清洁生产制度体系,推广粪便全量收集利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促进种养结合、农业循环,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基地和园区,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据了解,近几年来,黑水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现已建成种养标准化基地70余个,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以牦牛和绵羊为农牧特色产业的若尔盖县大力开展绿色有机食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SC认证,已成功认证有机食品两个、绿色食品两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五个、地理标志四个,若尔盖高原之宝牦牛乳业系列产品、若尔盖牦牛肉、若尔盖藏系绵羊等农特产品驰名四川省内外。
以文旅创新融合为着力点
打造全域生态旅游
从汶川县到黑水县,从黑水县到红原县,从红原县到若尔盖县……高原、草地、牦牛、花湖,一处一景,美不胜收,让人震撼于如此接近天地自然。纯净、自然、大美是阿坝州打造全域生态旅游的基础,更是优势。
2019年,阿坝州全年接待游客3157.1万人次,同比增长33.2%,实现旅游总收入227.6亿元,同比增长36.5%。
阿坝州已编制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方案》,有针对性的分区域、分季节对全州资源进行开发,错位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实现均衡发展;着力培育生态观光度假游、文化游、研学游、中医药游、健康养生游、户外运动游等满足游客特色化、定制化需求的旅游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