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介绍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有关情况,出席政策例行吹风会的还有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
记者整理会议十大要点如下:
要点一:8-12月金融部门还将为市场主体减负6000多亿元
金融机构向企业合理让利是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今年前7个月金融机构已经为市场主体减负8700多亿元。
刘国强介绍,这8700多亿元减负规模主要是金融部门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措施实现。预计全年可为市场主体减负约1.5万亿元。
具体来看,一是降低利率减负4700亿元。其中,LPR下行引导贷款利率下降减负354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减负370亿元,债券利率下行为债券发行人减负790亿元。
二是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政策、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还有前期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总共减负1335亿元。这里面延期还本付息可以减少企业负担大约1215亿元,支持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为企业节约担保费等费用大约120亿元。
三是银行通过减免服务收费,为市场主体减负2045亿元。
四是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减负大约660亿元。
除这些以外,金融部门还通过核销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以自身的财务资源承担了市场主体的成本,既增强了金融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也是对实体经济的贡献。
“下阶段,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好为市场主体减负等金融支持政策。”刘国强说,8月-12月,金融部门还将继续为市场主体减负大约6000多亿元,这是根据当前的利率水平以及通过疏通利率传导,推动贷款利率略有下降,并落实好各项已出台的政策情形估算的。
银行减免收费作为今年1.5万亿元让利的一个重要途径。肖远企介绍,减费让利的重点包括:一是不允许银行机构对企业和个人乱收费。二是整治高收费。三是坚决清理和严格处罚隐性收费。四是整治附加收费,比如登记费、抵押费、担保费、评估费。
要点二:为市场主体减负与商业银行利润变化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上半年银行业利润下降受到了广泛关注。除此之外,银行还面临着不良资产压力增加和补充资本困难的情况。
刘国强指出,在疫情的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业盈利水平同比也下降。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利润2.4万亿元,同比下降了12%,主要是由于银行为实体经济减负,以及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前瞻性应对未来贷款上升的压力,这几个因素导致的。
刘国强说,金融部门按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为市场主体减负,与商业银行的利润变化,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更不是零和关系。
“不是说减负1.5万亿元,商业银行利润就相应减少,不是这个对应关系。”刘国强说,商业银行贷款收入是贷款利率和贷款数量共同决定的,商业银行因为降低贷款利率造成的收入减少起到抵消的作用,量大了可以抵消价格下降的影响,这就是薄利多销。
另外,商业银行的利润还取决于资金成本以及不良贷款处置等诸多因素。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行,并下调了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虽然贷给企业的利率降低了,但是金融机构自己借的钱利率也降低了,利差有所缩小,但并没有缩小的那么大,成本下来,这也对商业银行利润减少起着抵消作用。
要点三:银行整体运行稳健没有必要下调监管要求
刘国强表示,目前银行业整体运行是稳健的,拨备和资本水平是充足的。截至今年二季度,资本充足率14.21%,较年初下降了0.43个百分点,虽然比年初下降了,但是远高于10.5%的监管要求,所以目前没有必要下调监管要求。
“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保持资本充足是很重要的,未来即使资本充足率下降,也不能通过下调监管要求来满足,那样做是自欺欺人,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丰富的补充资本的手段。”
刘国强表示,为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增强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三农”的能力,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健全银行资本补充的体制机制,支持银行利用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创新型的资本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推动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防控机制。
要点四:遏制增量风险防止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对金融行业产生了一些挑战,风险有所上升。肖远企表示,我们主要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对冲这些风险,有很多都是前瞻性的措施。
包括:一是督促银行保险机构继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二是督促这些机构做好压力测试,并且做好应急预案。三是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四是要化解存量风险。五是坚决遏制增量风险。最后是要做好资本和拨备工作,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在坚决遏制增量风险方面,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