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监管方式上,建议前松后紧,抓大放小。前期审慎包容有利于培育新业态,抓住先发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后期加强监管有利于创造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扑面而来。在这场已拉开大幕的产业革命中,移动互联、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正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产组织形态、国家治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前所未有。
全国社保基金坚持长期投资、责任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抓住经济发展中的趋势性投资机会,获得长期超额收益。数字经济无疑是社保基金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世界?未来又有哪些趋势?面对这一新兴产业革命,社保基金等社会资本如何开展投资布局?为此,我们专访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
数字经济水平决定国家发展前景
《21世纪》:如何看待当前正在发生的工业革命和此前几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陈文辉:世界经济论坛将人工智能定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趋于成熟,已在智能推荐、语音识别和机器视觉等领域得以商用,拉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在人类历史不同发展阶段,主要生产要素各不相同。农业社会,粮食短缺是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土地成为主要生产要素。到了工业文明时期,逐步统一的全球市场不断提升生产效率,资本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指挥棒,成为主要生产要素。21世纪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计算机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学习,不断逼近甚至超越人类能力,替代人工完成复杂任务。这个过程中,数据正在逐步取代资本成为主要生产要素。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收集、存储和计算的成本不断降低,人工智能将加速向全行业渗透。未来5-10年,人工智能与海量工业数据结合将开启工业互联网主导的智能生产时代;智能穿戴设备对数据大规模采集,叠加人工智能技术,将对现代医疗产生颠覆性影响;万物互联下城市智能大脑也有望更好地提升生产效率、促进分配公平。
《21世纪》:工业革命往往改变国家的命运,并会重塑世界格局。你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给世界格局带来哪些影响?
陈文辉:数字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数据,不断降低数据处理成本,提升数据质量,是人工智能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基础,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识。观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可以预测一国未来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
一是中美两国遥遥领先其他经济体,是仅有的两个有能力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国家。从数字经济规模看,美国超过12万亿美元,全球最大;中国4.7万亿美元,排名第二。其他规模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还有德国、日本、英国、法国,但体量远远落后于中美。从头部企业来看,分化更明显,全球市值前十的科技公司中,美国占8家,中国占2家。
二是部分国家优势产业得以延续,有望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取得领先。德国是传统制造业强国,工业设备信息化程度高,政府率先实施工业4.0战略,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继续走在世界前列。日韩在半导体制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人工智能时代对计算和存储的要求更高,芯片及其相关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两国亦将保持领先的国际地位。印度数字经济规模接近5500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中属高水平。印度人口众多,有较好的软件产业基础,发展人工智能具有一定优势,有机会利用新的工业革命实现赶超。
三是一些国家传统优势难以维系,国际地位可能出现下滑。数字经济时代需要重构以云计算为核心的软件架构,英法及北欧在传统软件行业的领先优势反而成为变革的阻力,面临国际竞争力下降的风险。以沙特为代表的能源出口国随着石油价格不断下滑,国际影响力日渐式微。俄罗斯数字经济规模仅有2900亿美元,尚不及墨西哥、巴西,数字经济竞争力已落后于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
得平台者得天下
《21世纪》:数字经济时代,什么样的企业会成为领军者?
陈文辉:数字经济时代,得平台者得天下。企业前期为获取用户和搭建系统投资巨大,但运营后,由于数据具有可复制、非排他、易传输等特性,拓展业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且通用性极强,最大限度实现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先发优势显著,马太效应极强。此外,平台型企业有利于增强用户粘性,形成数据闭环,可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中国抓住人口多、市场大的优势,最大化发挥网络效应,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孵化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企业。阿里巴巴和腾讯以其强大的引流能力为切入点,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不断拓展业务,形成了丰富的生态体系,市值都超过7000亿美金,跻身世界十强。京东、美团、拼多多、字节跳动等,在各自细分领域迅速崛起,并以此为基础向关联领域延展,平台优势显著。
《21世纪》:数字技术对工业的改造被世界各国视为这一轮工业革命的关键。如何看待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前景?
陈文辉:我国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已与美国呈现两强对垒之势,但在工业领域,由于产业结构及历史原因,我们与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