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号!全国日发电量连创新高,中资企业境外发债量超千亿,大湾区也有大动作
时间:2020-08-17 00:00:00来自:券商中国字号:T  T

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召开8月份线上例行新闻发布会,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出席介绍介绍7月经济运行情况,并就价格运行情况如何、上半年境外发债情况怎样、大湾区铁路设施还将如何建设等热点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新高,反映国民经济稳定恢复

在发用电情况方面,孟玮介绍,从发电看,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9%。其中,水电、核电、风电发电同比分别增长6.1%、6.7%、23.2%,火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下降0.7%和0.6%。

从用电看,7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3%。其中,一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6%、5.3%和13.8%;二产用电量同比下降0.7%,主要是电力、建材、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用电增幅下降。制造业中,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3%,家具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同比分别增长16.7%、14.4%、14.3%、12.7%、11%。分地区看,全国20个省(区、市)用电正增长,其中四川、江西、广西、广东、西藏、福建、内蒙古、云南8个省(区)增速超过10%。

孟玮特别指出,进入8月份,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快速攀升,8月3日、10日、11日,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历史新高。原因初步分析是既有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导致空调负荷快速增长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

此外,孟玮还透露,在投资项目审批方面,7月份,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个,总投资382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和高技术等领域。

7月合计投放4.8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

在价格运行方面,孟玮介绍,7月份CPI同比上涨2.7%,具体分项上,食品价格环比涨跌互现,变动幅度均在正常波动范围内;受应季水果集中上市影响,鲜瓜果价格在上月下降的基础上继续回落,当月环比降幅为4.4%;鸡肉、鸭肉供求总体稳定,禽肉类价格环比下降0.1%。

孟玮指出,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猪肉消费需求逐步扩大,同时因汛情对生猪生产和运输的影响,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0.3%;受南方强降雨天气和汛情影响,鲜菜价格环比上涨6.3%。此外,服装、旅游以及居住类价格环比不同程度下降。

孟玮表示,7月份以来,针对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变化,发改委坚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确保价格基本稳定。一方面,加强生猪和猪肉市场调控。7月份合计投放四批次4.8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应急调控。针对部分地方出现洪涝灾害、个别地方新冠肺炎疫情复发等突发情况,及时指导协调有关地方加强汛情和疫情防控期间蔬菜、猪肉等重要商品价格监测调控,加快灾后重建,保障市场供应与价格稳定。

上半年中资企业境外发债量超千亿

上半年,共有164家中资企业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264笔,共计1033.1亿美元。孟玮表示,虽然境外发债总规模受国际资本市场动荡影响同比有所减少,但呈现出“韧性强、成本低、类型多、结构优”的特点,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更加突出,实现了提质增效。

一是韧性强。在3月份疫情严重时期,彭博巴克莱中资美元债指数最低点较年初下降4.14个百分点,与其他美元债市场相比,跌幅较小。二季度以来,中资美元债市场表现出较快且持续的复苏态势,截至6月底,中资美元债指数达到201.85点,同比上涨6.21%,创历史新高。

二是成本低。据市场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中资境外中长期债券加权平均成本为4.94%,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债券发行量和占比均大幅上升,期限结构得到优化。

三是类型多。中资企业新发外债包含高级固息债券、可转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优先股等多种类型,且整体债券资质进一步提升,投资级债券占比达58%,同比上升11%。

四是结构优。中资发行主体涉及41个行业,覆盖面广,分布较为均衡。上半年,信息技术企业发行量同比上升10.9%,工业企业发行量同比上升24%,能源企业发行量同比上升超过200%,金融机构发行量同比略降,但发行规模更加稳健、总体成本控制更加审慎。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房地产和城投类企业发行量同比均下降,调控效果持续显现,在满足企业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合理把握了外债规模。

孟玮指出,6、7月份外债发行规模回升,共有84家中资企业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125笔,金额合计459.2亿美元,包括工业、金融、房地产、城投、互联网、信息技术等行业。其中,工业企业发行123.3亿美元,同比上升了30%;房地产企业发行12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4%;金融企业发行142.8亿美元,同比上升25%,金融企业发债主要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6、7月份外债发行规模回升,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逐月好转,经济秩序有序恢复,国外资本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信心在不断增强。”孟玮表示,直接原因还有三个方面:一是主要发达国家持续量化宽松,美元流动性快速释放,海外资金加速回流新兴市场。二是投资者避险情绪进一步修复,中资境外债券市场整体买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