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西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推进“央企入桂”“民企入桂”“湾企入桂”活动,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一批优强企业迅速崛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后劲。
逆势增长壮乡发展孕育新机
7月30日上午,一艘满载集装箱的10万吨级货船驶离广西北部湾港,这是广西北部湾港首次通航10万吨级集装箱船,标志着该港进入一万标箱大船时代。
2020年上半年,广西北部湾港逆势上扬,完成货物吞吐量13957万吨,同比增长16.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3万标箱,增速在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中排名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面向世界的新一轮开放开发中,广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5年,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与东盟贸易仍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7%。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广西连接着中国与东盟两个广阔市场,其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进一步体现。
上半年,广西经济运行突出呈现“应对有力、加速恢复、快速回升、稳步向好”的特点,上半年广西生产总值10206.04亿元,同比增长0.8%,一产、三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用电量、复工复产率等多项指标排在全国前列。
在柳钢生产车间,火红的钢坯顺流而出,远远就能感受到火热的温度。数据显示,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月增长2.3%,实现连续3个月增长。作为广西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二季度恢复速度跑赢全国大盘。“在一季度汽车产销严重下滑的情况下,二季度广西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4.9%和17.3%,分别高于全国10.8和6.9个百分点。”自治区工信厅副厅长刘胜友说。
在经济匹配指标上,工业用电量上半年增长4%,6月货运量基本恢复去年同期水平。广西电网公司调度中心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今年上半年,广西全社会用电量91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7月末大工业用电负荷882万千瓦,同比去年增长7.4%;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331万千瓦,同比去年增长17.3%。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对于市场的商机,企业的嗅觉往往非常灵敏。7月28日,在2020年“央企入桂”视频会议和项目签约活动上,中央企业与广西集中签约项目和协议78个,总投资5496亿元,项目涵盖产业类、能源类、基础设施类、城市开发类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签约投资额创下“央企入桂”活动开展以来的新高。
自治区国资委主任李杰云表示,近年来广西与央企合作项目以基础设施、能源、石化、电子等产业为主,从今年广西与央企合作的项目来看,拟签约项目除基础设施项目外,还包括了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糖、铝、钢铁、木材加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
“签约项目呈现‘数量与质量齐头并进’的特点,大项目的投资将为广西扩大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提速提质产生更为直接、更为明显的带动作用。”李杰云说。
大项目入驻助力高质量发展
鳞次栉比的塔吊、川流不息的运输车……在北部湾畔的北海工业园区内,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智能电视机、移动智能终端等项目建设正在火热推进,工人们顶着酷暑施工。在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惠科集团带动下,一批产业链要素资源向当地集聚。
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广西成立“三企入桂”指挥部,自治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各地市成立由当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指挥的相应机构,精准发力,对接服务相关企业。
“今年我们引进了恒大文化旅游康养城项目,总投资1200亿元,目前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扶绥县县长黄建辉介绍,当地发挥区位优势成功吸引广东、福建等地的大型民企入驻,努力做强园区产业。
通过大力推进“三企入桂”,北海市高端服务业企业营收总额突破百亿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北海红树林现代金融产业城的建设现场,一座崭新的招商展示中心即将落成。来自上海的民营企业——飒加企业管理集团在此规划建设面积超过2500亩的现代金融产业城。“目前,我们已引进250多家投资咨询、互联网金融、旅游等企业,今年以来营收总额达9亿元。”红树林现代金融产业城总裁程子健说。
南宁着眼延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通过大企强企开展以商招商,加快引进长盈精密等小米手机上下游供应链重点企业。数据显示,上半年南宁市商务口径实际利用外资23423万美元,同比增长113.93%。
7月23日,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在广西玉林市开工。项目总投资约1300亿元,系当地引进的投资额最大的项目。该项目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为核心,具有极强的产业集聚效应。
华为、比亚迪等大湾区企业落户桂林,深科技智能产业园2022年预计可产手机1亿部;中航建设集团公司等3家企业与广西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
截至7月15日,广西共签订“三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