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元计,2020年7月我国出口金额2,376亿美元,同比增长7.2%(市场预期0.2%),较前值上升6.7个百分点;进口金额1,753亿美元,同比下降1.4%(市场预期-0.5%),较前值回落4.1个百分点。
一、出口年内新高:防疫和“宅经济”需求仍强、传统出口回温7月我国出口增速创年内新高,超出市场预期。支撑我国出口韧性的产业“跷跷板”效应仍然显著。一方面,由于海外疫情持续蔓延,我国防疫和“宅经济”相关产品仍保持较高的同比增速,但随着海外复工复产推进,防疫物资环比增速已出现回落,未来对出口的贡献或逐步放缓。另一方面,7月外需边际修复,全球制造业PMI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至50.3,我国传统制造业产品增速大幅回升,其中家具、玩具、灯具等出口增速已由负转正。
分地区来看,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有所提升。7月我国对东盟、美国、日本、欧盟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4.0%、12.5%、-2%和-3.4%,较前值分别提升12.4pct、11.2pct、8.5pct和1.5pct。
分产品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回升10.7pct至15.6%,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同比15.9%(+7.5pct)、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同比35.7%(+19.6pct)。纺织品和医疗器械出口同比分别为48.4%(-8.3pct)和78%(-21.9pct);环比增速有所放缓,分别为-1.1%和-5.7%。服装、玩具、家具、灯具等传统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速显著提升,分别为-8.5%(+1.7pct)、21.1%(+26.2pct)、23.1%(+14.7pct)和26%(+16.1pct)。
二、进口增速回落:大宗商品价格拖累
7月进口同比增速继上个月大幅增长后回落至-1.4%,略弱于市场预期。主要仍受到大宗商品价格的拖累,其中原油进口价格5月来已有所回升,但同比仍为-41.5%,使得进口金额同比下滑26.8%。此外,铁矿砂、铜材、集成电路等进口同比也呈量增价减的态势。
分地区看,我国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进口均有所回落。其中,对美进口增速为3.6%(-7.7pct),显著高于我国对非美国家的进口增速(-1.7%,-3.8pct)。7月我国从欧盟、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进口增速分别为-9.5%、5.1%、4.8%和1.1%,较前值分别下降2.3pct、3.9pct、4.2pct和15.6pct。
分产品看,7月农产品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4.9%,增速较前值回落21.2pct,其中大豆进口增速16.8%,在6月大幅提升后回落54.6pct。
原油、铁矿砂、铜材、集成电路等进口量同比分别为25.0%(-9.4pct)、23.8%(-11.5pct)、81.5%(-17.5pct)和21.3%(+0.6pct)。
7月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623.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440.2亿美元)增加41.6%。
三、前瞻:进出口均有支撑
整体来看,由于我国和海外疫情防控形势的差异,7月出口韧性再次超出市场预期。未来虽然全球经济重启仍面临不确定性,但随着外需边际修复,产业“跷跷板”有望继续支撑我国出口。进口方面,内需在政治局会议打造“双循环”的政策导向下有望持续回暖,叠加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支撑,我国进口也有望保持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