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内国际双循环引领新型全球化
时间:2020-08-11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2020年5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后中央又提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又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立足内需构建国内大循环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构成“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收入分配和流通交换中间的桥梁连接机制,把生产和消费有机结合起来,不但通过强大生产能力支撑国内巨大市场需求,而且要通过国内巨大市场体量反哺生产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加强流通体系,联通生产端与消费端,促进国内大循环良性运转。

从生产来看,制造大国地位稳固,产业发展亟待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规模和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我国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打造出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截至2018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达28%以上,接近美、日、德三国的总和,数百种工业品产量位居全球首位。按照国际标准工业产品分类的22个大类,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高居榜首,在15个大类中名列前三。

我国正经历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型的发展阶段,一方面,需要完成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换;另一方面,需要推进由工业化初期轻工业所代表、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金融、研发、数字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从分配来看,收入相对差距缓慢缩减,人均水平尚待提升。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在2009年达到高点后,已在逐步缓解;东、中、西之间区域收入差距在2006年达到峰值后,也在徐徐收敛;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在2005年达到顶点后,也在日渐回落。

我国整体人均收入水平,2018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6.5%,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的3倍多,处于中高收入的发展中经济水平,正向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迈进。然而我国人均收入仅排在全球70多位,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一定成效,但实现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远。低收入人口还占有庞大基数,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仍然较低。由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边际倾向较高,提升其收入水平,才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庞大内需市场,注入经济增长活力。

从流通体系来看,要素市场协同发力,数据联动产销两极。我国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商品市场方面,已由原来97%以上由政府定价,转变为97%以上由市场定价。在要素市场方面,相较于商品市场化程度,要素市场化改革仍需加强,特别要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系统推进。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流通的各类电商平台和数字服务业在国内得到了长足发展,有力连接着生产和消费两端。然而,目前数字经济与消费端的结合明显强于与生产端的结合,未来需要着力强化数字经济与生产端的融合发展,更加有力地助推生产和消费的有机联系。

从消费来看,依靠内需稳步增强,市场潜力日益凸显。目前我国消费主要依托国内市场,而且对内依存度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外贸依存度已从2006年高点64.4%,逐步下降到2019年的31.9%,近十多年发展不但已将内需外需格局由3∶7扭转到了7∶3,而且内需比重仍然在不断提升。随着外需依存度的逐步降低,国内巨大的内需市场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需求的主要来源。

我国坐拥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个人消费支出规模是相同人均GDP水平下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个人消费支出总和的1.35倍。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消费趋势愈加个性多元,增长潜力也日益凸显。2015年至2018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年均增长率是美国和欧盟国家的2.9倍;我国年均汽车销量是美国的1.54倍。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推动国际循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程度稳步提升,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深深融入东亚经济体系,新世纪之初,我国已深刻嵌入全球经济体系。从全球价值的循环来看,一方面,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形成了以产业分工、贸易、投资、资本间接流动为载体的循环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又与亚非拉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形成了以贸易、直接投资等为载体的循环体系。实证数据显示,这一国际大循环体系,萌芽于2002年至2007年,在2008年后逐步成型。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价值循环的联通枢纽。与我国发生经济联系的188个样本经济体,呈现出“8”字形全球价值循环的经济模式,中国是连接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关键节点。我国从发达经济体进口的商品以最终品为主,而出口的商品以中间品为主;我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分工则相反,出口以最终品为主,进口则以中间品为主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