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制造业破"疫"前行突出重围
时间:2020-08-11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新冠肺炎疫情对深度嵌入世界经济的珠三角制造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遭遇了物流受阻、销量萎缩、订单锐减等诸多困难后,珠三角企业未因此止步,而是想出了多种办法突围。多项经济指标的好转,揭示着珠三角制造业扛过疫情风险高危时期,逐步重回正轨。

“订单荒”成最大桎梏企业处境艰难

受疫情影响,珠三角企业年初遭遇“外循环”受阻,“内循环”不畅严峻挑战,裁员、倒闭现象有所增加。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佛山市佛冠义齿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秀兰一度哽咽。2019年佛冠义齿刚刚成立了新的分公司以及投入了新的研究室,正欲大展拳脚的时候,却被疫情打乱了所有的部署。“当时上下游都没有复工,我们却还有200多名员工等着发工资,好难。”刘秀兰说。

同样是制造业大市,今年4月份,东莞市曾对2215家制造企业进行监测,发现订单增加的企业244家,占比11%;订单持平企业1040家,占比47%;订单减少企业931家,占比42%。

东莞市南瑞纺织有限公司从租着一个9层的仓库变成只租一个临街的铺面,这家做纺织原材料生意的企业还在等着新的订单来挽救颓势。

南瑞纺织的负责人梁杭说:“订单跑了70%,有些客人再也联系不上了,一个原料商倒闭了,至今仍没有找到可替代产品。”

珠三角制造业已经深度嵌入世界制造产业链,外贸依存度高,订单缺乏成了最大的桎梏。

佛山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据佛山市相关部门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佛山陶瓷总产值为133.58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陶质砖产量为440.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5%;卫生陶瓷产量154.23万件,同比下滑46%。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所处的纺织服装业,是疫情发生以来外贸萎缩最显著的产业之一。今年4月,溢达关闭了浙江奉化制衣厂,以缓解招工难、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为压缩成本,溢达后来又相继关闭马来西亚和毛里求斯的三个工厂。

缺乏源头订单,部分企业采取减员措施扛压。在东莞的调查显示,订单减少的企业中,有人员流失的企业共662家,占比71.1%;有减员计划的企业共200家,占比21.5%。

政策给力企业努力数据提气

然而,面对严峻形势,珠三角制造业没有放弃。

用电负荷同比增长1.51%创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1%,进出口总额增速转正……6月,广东多项经济数据表现令人关注。从生产角度看,工业生产逐渐回归正常轨道;从需求角度看,消费、外贸呈回暖态势。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广州2020年二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三次产业全面正增长。上半年全市服务器产量同比增长2.1倍,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2.2倍,显示器产量同比增长19.7%。

深圳市二季度反弹势头明显。据深圳海关介绍,二季度开始,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受控,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迅速,深圳市外贸各领域呈现向好态势,季内各月进口、出口同比均实现增长,二季度进出口总值同比由一季度下降11.6%转为增长9.9%。其中,6月当月进出口2551亿元,同比增长8.9%。

今年5月,东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12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03万户,同比增长14.9%。截至5月末,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27.84万户,其中企业58.73万户,同比增长11.3%,环比增长1.3%。

数据显示,珠三角制造业扛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生产经营状况从“暂停”跳转为“快进”,基本盘企稳。

东莞嘉安塑胶五金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计算机生产商及办公室文仪产品供货商,客户主要分布于北美洲、西欧、日本及东南亚,2020年1月至6月出口值约10亿元,同比增长约20%。该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赵凯说,这主要得益于企业强大的工程研发、生产制造以及全球交付能力。

这家企业所在的东莞市凤岗镇1月至5月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6.6亿元,同比增长0.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5%;全镇税收总额23.2亿元,至6月税收下降比已收窄至个位数。

凤岗镇镇长宁康说:“凤岗全镇经济指标持续好转,工业、服务业、投资由负转正,消费、税收降幅持续收窄,呈逐步向好趋势。”

珠三角制造业破“疫”前行的底气何来?

一方面来自于政策工具强有力的“托举”。今年2月至6月,广东省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已为270多万户企业减免、延缴社保费946.2亿元,其中,减免758.4亿元、延缴187.8亿元。此外,各地市纷纷出台地方的“稳经济”“稳外贸”系列措施,给企业解难纾困。

广东广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总监严如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1月份疫情突发前,社保等费用占企业用工成本的10%,现在通过政策减免后,社保费用仅占用工成本的2%。足足下降了8%。”

佛冠义齿董事长刘秀兰说:“要不是社保减免政策带来了资金补助,我们只能靠减员维持企业运行了。没有人才支持,发展只能是空想。”

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的定力、韧性和闯劲。记者走访珠三角企业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企业这么多年了,什么风浪没有经历过?”

为应对危机,企业想出了许多办法,如依托供应链优势强化话语权、抓住发展趋势向高端化转型、顺应疫情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方向和创新营销模式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