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王胜祖:中国市场仍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之一
时间:2020-08-06 00:00:00来自:中证网字号:T  T

中证网讯高盛投资策略组亚洲区联席主管王胜祖8月6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环顾全球,当下其他经济体受疫情冲击表现低迷,而中国经济的反弹可谓一枝独秀;从投资角度分析,投资中国资产的回报相对提高。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认为,A股市场短期还有15%的上升空间,未来12个月,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之一,从长期投资角度分析,建议保持中长期战略投资,坚持价值投资,看淡短期的波动。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香港市场的独特地位与优势仍将长期保持。

建议保持中长期战略投资

王胜祖分析,中国股市今年以来的表现领先全球其他市场,其中既有基本面的因素,例如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效果显著、经济率先复苏等,也有全球政策宽松下资金回流新兴市场的因素。高盛在年初的投资展望中已提到,今年新兴市场的表现有望超过发达市场。

对于A股市场,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认为短期还有15%的上升空间,未来12个月,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之一,从长期投资角度,建议保持中长期战略投资,坚持价值投资,看淡短期波动。

王胜祖强调,后疫情时代对于行业与公司的选择尤为重要,仍建议投资者从基本面出发,关注现金流充裕、资产负债表优良的企业。

“今年以来,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仍然加快了资本市场改革与金融开放的步伐。”王胜祖表示,期待监管部门进一步开放外资机构参与境内的一级、二级市场投资,在市场准入、金融产品与业务创新方面加快改革。同时,加大对上市公司,包括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并提高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

基本面方面,高盛分析认为,二季度的经济数据确认了疫情影响下中国已度过了一季度增长的低谷,中国经济确已开启经济复苏模式并领先全球。目前工业生产活动的上升势头以及库存的回升预示着下半年经济将持续复苏。

王胜祖及其团队预期,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大致宽松,因宏观经济尚未完全恢复。政府试图在支持增长和控制金融风险之间寻求平衡,有关部门也强调宏观政策要保持灵活适度。预计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更有针对性,政策重点将放在确保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融资需求,进而确保实现就业目标。

房地产市场方面,王胜祖认为,低利率和充裕的流动性仍推升了住房市场的表现。“未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持续,而下半年政府将着重于公共住房、改善性住房建设,尤其是老旧小区改造来拉动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复苏。”王胜祖进一步指出。

全球市场波动性将加大

“全球股市方面,在宏观政策的支持和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已大幅反弹,高盛认为近期市场波动性将加剧。”王胜祖分析,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财务数据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将陆续在中期报表中呈现;另一方面,未来3个月,美国大选和地缘政治风险高企,市场情绪或将较为脆弱。因此,股票投资方面应关注波动性风险,建立符合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降低组合的波动性,带来比较稳定的中长期投资回报。

值得关注的是,美元指数在经历了全球疫情初期的“避险式上涨”后,近期大幅回落。王胜祖分析,全球经济自二季度从疫情冲击的谷底开始复苏,市场对美元的避险需求下降,叠加美国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市场对美元及美元资产的偏好。美国国内方面,美联储为了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实行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债对其他主要国家债券利差大幅缩小。同时,美股大幅反弹后目前处于高位,美元资产的吸引力有所降低。国际方面,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疫情控制和经济复苏进程方面好于预期,而美国疫情发展导致经济重启的步伐放缓,对美国经济基本面的担忧也导致了美元流出。

“美元走弱,通常利好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和大宗商品,也有助于推升新兴市场资产价格。”王胜祖认为,一方面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压力减小。同时,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是大宗商品出口国,大宗商品价格提升有利于其出口收益。此外,美元贬值往往伴随新增流动性进入新兴市场,拉动当地投资的同时也会提升其资产价格。

王胜祖预期,结合目前情况分析,全球低利息低通胀的环境可能将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因此股票资产的投资回报会跑赢现金及其他资产。以上一次全球金融海啸为例,标普500指数从2009年至此次疫情影响之前的平均年回报为17%。而未来5年内,投资策略组的基准预测是股票资产将带来每年中高个位数的回报,高于现金及美国国债等安全资产。

王胜祖提醒,此次疫情加剧了很多此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主要国家的债务水平,尤其是政府债务水平上升,是疫情过后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宽松的流动性推升金融资产价格,料将加剧贫富分化。在各国推出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之后,市场一直比较担心通胀风险。短期而言,需求下降以及国际油价低迷对价格的影响要超过供给方面的影响,更有可能出现通缩而非通胀。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后,各国也实施了在当时看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目前来看并未出现大幅通胀。由于全球增长将需要一至两年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