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驱动成都对外开放走出新节奏
时间:2020-08-03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这是我在成都‘蛰伏’最久的一次,也是对成都了解最多的一次。”作为一家大型进出口外资企业中国区商务代表,蒋先生已经在成都生活了四十多天,除了和地方职能部门沟通此次投资事宜,他更多的时间是“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蒋先生所在的公司非常看好成都在食品领域的进出口业务,不但有着辐射西部地区的广阔市场,还有中欧班列(成都)以及明年投入运营的天府国际机场。

正是依托铁路+陆路+空运构成的国际门户枢纽,以及成都作为全球产业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让这座城市在疫情之后的经济发展成绩亮眼: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8.63亿元,同比增长0.6%;尤其是外贸进出口总值3230.9亿元,增长23.5%,走出对外开放的新节奏。

不仅如此。记者注意到,在日前结束的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明确提出,“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对外开放新格局,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撑。”

“成都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新经济、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基础,既有强劲的恢复和增长动力,又有着走出去‘外循环’的巨大潜力。”四川省决策委员会委员盛毅教授表示。

外贸大通道

7月19日,看着最后100多个货柜顺利装上中欧班列(成都),TCL王牌电器(成都)有限公司物流经理许伟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批5万台液晶电视,13天后将运抵波兰罗兹。“本该6月份就交付欧洲客户的。”许伟感叹。

延迟交付,源于中欧班列遭遇了“大堵车”。因疫情影响,大批原本走空运、海运的货物转到了铁路运输,中欧班列线路相继爆仓,大量货物无法及时运出。

记者注意到,一方面来自华东和华南地区的货物,比如联想的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通过公路运送到成都来集结;另一方面成都本地生产的电子产品运输需求也大幅增长。比如TCL今年上半年通过中欧班列(成都)的发运量由去年每月发100余柜增长到每月400余柜。

7月中旬,局面有所改善,包括中欧班列(成都)在内的各条线路上积压的货物得以陆续消化。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中欧班列开行约8200列,而今年1~6月就已经突破5000列。来自成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成都)累计开行近1000列,位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58%,占全国中欧班列总数的13.7%。

“目前,我们已经吸引了联想、戴尔、TCL等万余家企业利用通道开展业务,因此这是利用枢纽口岸及国际货运通道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表示。

繁忙的不只是成都国际铁路港,还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7月20日,飞常准发布了根据全球各机场载客能力、航线网络、运行效率、周转能力等多个维度“检阅”而形成的《2020上半年机场发展指数(ADI)》报告。该机构认为,主要是成都双流机场在载客能力及运行效率方面表现突出,得分较高。其中,上半年成都双流机场的发展指数在我国内地千万级机场“朋友圈”中居首位,而在全球前50强机场中居第七位,排名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位。

此外,统计数据显示,双流机场今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位列全国第一;6月起降架次量2.7万架次,连续两月居全球第一。

根据成都海关介绍,今年上半年,成都的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2265.4亿元,增长25%,占比超七成;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东盟、欧盟,其中东盟和欧盟呈现高速增长,同比分别为28.2%、42.1%;此外,上半年,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016.6亿元,增长45.4%,占31.5%。其中,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2489.1亿元,增长27.6%,在全国综保区中继续27个月排名第一。

“依托成都打造的国际化大通道,保证了外向型企业的快速恢复以及稳定增长。”盛毅表示,由此凸显出成都作为国际门户枢纽的战略地位和在稳定国际供应链上的重要作用,也拉动了成都经济的正向增长和发展。

激活新动力

“为了保证全球产品的供应需求,目前成都基地51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日产电池片650万。”通威集团副总裁黄其

刚告诉记者,其双流基地现有10GW电池片产能,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我们通过直销加代理的方式,目前产品出口韩国、印度、土耳其、德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黄其刚介绍,通威股份规划到2023年,高纯晶硅累计产能将达22万~29万吨,太阳能电池累计产能将达80~100GW。

成都市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产量增长56.9%、54.3%、25.6%。

保持活力的还有成都的新经济。根据日前财新智库和BBD(数联铭品)联合发布的《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报告,从国内城市数据来看,依照2020年4月新经济城市综合成本指数调整后的新经济总量排名,成都排名国内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列新一线城市第一。

这也意味着在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中,新经济发挥了重要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