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不断推进,我国文化企业生产经营逐步趋于好转。据对全国5.9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上半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19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6),比上年同期下降6.2%[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7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2]实现营业收入12939亿元,增长18.2%。
分行业类别看,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3996亿元,同比增长13.4%,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创意设计服务营业收入6250亿元,同比增长3.3%;其余7个行业虽同比仍在下降,但降幅比一季度明显收窄。
分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15383亿元,同比下降9.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0个百分点;文化批发和零售业6216亿元,下降17.7%,降幅收窄9.6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18598亿元,增速由一季度下降2.9%转为增长1.7%。
分领域看,文化核心领域[3]营业收入24715亿元,同比下降4.0%,降幅较一季度收窄6.7个百分点;文化相关领域15480亿元,下降9.4%,降幅收窄9.0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实现营业收入30460亿元,同比下降6.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5730亿元、3653亿元和353亿元,分别下降6.7%、2.4%和19.8%,降幅分别收窄8.6、7.2和5.0个百分点。
注:
[1]为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
[2]新业态特征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是: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其他文化艺术业,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增值电信文化服务,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版权和文化软件服务,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其他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制造。
[3]文化核心领域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6个行业,文化相关领域包括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3个行业。
2020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
绝对额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所占
比重
(%)
上半年
一季度
总计
40196
-6.2
-13.9
100.0
按行业类别分
新闻信息服务
3996
13.4
11.6
9.9
内容创作生产
9743
-0.3
-7.7
24.2
创意设计服务
6250
3.3
-2.5
15.5
文化传播渠道
4197
-24.4
-31.6
10.4
文化投资运营
191
-1.9
-10.0
0.5
文化娱乐休闲服务
338
-48.8
-59.1
0.8
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
5646
-13.3
-21.7
14.0
文化装备生产
2436
-10.0
-19.8
6.1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
7399
-5.9
-15.1
18.4
按产业类型分
文化制造业
15383
-9.5
-18.5
38.3
文化批发和零售业
6216
-17.7
-27.3
15.5
文化服务业
18598
1.7
-2.9
46.3
按领域分
文化核心领域
24715
-4.0
-10.7
61.5
文化相关领域
15480
-9.4
-18.4
38.5
按区域分
东部地区
30460
-6.3
-13.9
75.8
中部地区
5730
-6.7
-15.3
14.3
西部地区
3653
-2.4
-9.6
9.1
东北地区
353
-19.8
-24.8
0.9
注:1.表中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2.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注
1、指标解释
文化及相关产业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规定文化及相关产业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9个大类。
营业收入指“主营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之和。
2、统计范围
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统计范围为《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所规定行业范围内,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或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企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