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降12.8%,较1-5月跌幅收窄6.5pct,上行趋势保持不变。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走势“前低后高”,表现为年初断崖式下跌,随后逐月上升的形态。
一、增长动力:量升价稳,投资拉动利润改善
6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1.5%,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但单月增速涨幅逐渐收窄,增长曲线斜率趋于平缓。利润增长延续此前的逻辑,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因素推动:
首先,需求结构性上升拉动部分企业利润改善。在政策支持下,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6月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达到8.3%和8.5%,带动钢铁、水泥、工程器械等行业利润上行。此外,6月出口发生结构性调整,除纺织品(含口罩)、医疗器械等防疫物资仍保持较高增速外,服装、家具、灯具等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增速显著提升,拉动相关行业利润回升。
其次,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价格企稳回升。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较前值提升0.4pct,PPI同比反弹0.7pct至3%,量升价稳助力企业利润。此外,虽然PPIRM和PPI同比增速均有所回升,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回升幅度高于原材料购进价格1.4pct,利润空间持续扩大,受此影响,上游原材料行业利润改善幅度较小或有所恶化,而其他中下游行业利润普遍回升。
第三,企业经营明显好转。1-6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上升至5.42%,较1-5月提升0.42pct,与之对应,成本率下降0.21pct至84.56%。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分别下降0.9天和2.2天,至20天和56.6天。同时,规上工业企业亏损数量及亏损金额也呈现出明显的环比下降趋势。
二、行业结构:整体回暖,重点领域引领增长
总的来看,多数行业利润增速上行。1-6月,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累计同比利润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较1-5月减少2个。9个行业利润实现正增长,数量与上月持平,结构上,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累计增速由负转正,而非金属矿采选业、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速由正转负。
分类别看,制造业和公共事业部门的修复好于采矿业。上游采矿业利润增速下跌41.7%,跌幅小幅收窄1.9pct,终止了连续4个月的下跌趋势。中下游制造业和公共事业部门利润增速持续改善,分别同比下跌9.8%和8.7,各自收窄6.8和8.0pct。制造业利润约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80%,其跌幅收窄对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贡献最大。
分行业看,需求结构性回升拉动建筑、防疫、食品饮料、汽车相关行业利润持续上涨,但其他行业利润修复程度有限。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建筑相关行业利润回升,黑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增速分别上行3.3、16.9、14.3和3.3pct。由于国内外疫情防控需求不减,纺织(口罩)、医药等行业利润继续上行,分别提升4.7和2.6pct。食品饮料作为必选消费品,疫后恢复速度较快,6月食品制造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业利润增速分别上升6.5和6.7pct。6月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环比上涨5%,汽车制造业利润大幅改善,1-6月同比增速跌幅收窄12.8pct,带动上游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利润上涨10.4、5.4和5.2pct。
三、前瞻:回暖趋势未变,结构性风险尚存
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超预期反弹,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好转,为下半年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未来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有望保持上升趋势,并进一步带动制造业投资、居民收入和消费等指标回升。但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结构性问题,可能威胁到企业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一是消费不足,由于居民收入下滑,上半年社零消费同比下降11.4%,限制了下游消费品制造企业的修复空间;二是6月PMI数据显示,大小企业经营情况出现分化,规模以下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恶化;三是库存高企,疫情爆发后,企业产成品库存一直维持在历史高位,若消费、出口等终端需求持续低迷,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出现恶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新疆、辽宁等地区疫情复发,且传播范围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需密切关注疫情扩大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