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后遗症”也会绵延不绝。比如,更高的债务水平,无论是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都会给潜在的增长带来压力。供应链的受损也将削弱经济增长。
7月25日,国际清算银行亚太区首席代表悉达多·蒂瓦里(SiddharthTiwari)在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前副总裁朱民对话时指出,新冠疫情是自二战以来对全球经济最具破坏性的冲击,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都不能幸免。
谈及各国央行在疫情暴发之后采取的措施,蒂瓦里指出,中央银行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行动来避免金融崩溃。比如,央行出台了大规模的货币刺激计划,直接购买公司债券(包括低于投资级在内的),支持中小企业方式包括担保贷款。在全球层面,央行拓展了货币互换机制,建立回购机制等。另外,财政计划的规模和范围也是空前的。
对于这些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蒂瓦里认为,尽管它们对于解决流动性是非常必要的,但恐怕也会留下影响几代人的“后遗症”。比如,更高的债务水平,无论是在公共领域还是私人领域,都会给潜在的增长带来压力,供应链受损也将削弱经济增长前景。
此外,这次冲击造成了人力资本损失。他指出,按照芝加哥大学詹姆斯·赫尔曼的研究成果,0岁至7岁对技能和创造力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因此,7年中损失了1年,也就失去了15%的人力资本,假设在余生中有5%得以弥补,也就是说在未来60~70年的时间里,全球将面临10%的人力资本损失。
中小企业和非熟练工人受影响最大“就破坏速度和严重程度而言,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GDP收缩超10%,尽管大多数国家在第一季度末就采取了防控措施,但经济损失波及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新兴市场,还是低收入国家都受到了影响。”蒂瓦里说。
IMF在6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9%,较4月份预测下调1.9个百分点,较1月份的预测下调了8.5个百分点。
“经济体中最脆弱的部分,即中小企业和非熟练工人遭受的损失最大。”蒂瓦里指出,裁员和减薪给就业市场带来重创:光在美国就有超过4000万工人申请失业救济;在欧洲,如果没有政府的特殊补贴计划,失业率将会更高;在一些新兴市场,非正规经济部门掩盖了真实失业率,拉美和南亚尤为如此。这些非正式工人受雇于服务业的小公司,最容易受到疫情影响,并且也最容易失去就业岗位。”
“供需中断造成的国际溢出效应加剧了打击力度。”蒂瓦里指出,随着供应链中断,全球贸易量暴跌,贸易限制措施也造成了干扰。此外,对感染的恐惧和旅行禁令打击了旅游业,全球航空运输量直线下降。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油价的波动成为又一危机传导渠道。
蒂瓦里警告,许多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可能受到汇率下跌的打击。过去几年,这些国家的侨汇总额一直都大于外国直接投资和官方发展援助资金的总和,是最重要的外资来源。
金融市场波动或威胁实体经济复苏在疫情期间,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剧烈波动,这可能威胁实体经济的复苏。
“由于一系列资产被大量抛售,资产价格下跌,利差飙升,融资市场停止运转。”蒂瓦里指出,市场的限制导致套现需求激增,货币市场基金赎回加快,这些投资基金、短期债券和公司票据共导致管理资产缩水约15%,套现需求迫使杠杆投资者减持清仓。另外,从3月中旬的历史低位开始,美国长期国债和德国国债收益从历史性的极低水平开始飙升,企业融资市场冻结。
对于新兴市场而言,新冠疫情造成的冲击更加严峻。除了防疫措施对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许多新兴市场还不得不面对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汇率下跌造成的冲击。
蒂瓦里指出,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已经造成了资本流动的逆转,“新冠疫情造成的资本流动的跌幅,远超之前缩减恐慌(2013年5月22日)和雷曼兄弟破产(2008年9月15日)造成的下跌总和”。“在巴西和波兰等国,外国直接投资变成了资本外流,套利交易发生了逆转。本币债券的利差与外国债券的利差飙升。”
紧随其后的是债务评级被下调。蒂瓦里指出,截至5月底,仅一家主流评级机构在2020年做出的降级和评分下调数就达到了1800个,其中200个属于能源领域。他指出,“1800个”相当于超过1/3的参与评级的非金融公司债务。
“投资于公司债券的共同基金出现了急剧外流,迫使他们在高点进行抛售。短短一周内,投资于发达国家的基金和新兴市场股票公司债券就贬值了15%。”他说,“外国投资者对本币债券市场的其余部分进行重新定价,导致新兴市场国内金融状况急剧收缩。”
央行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行动为了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各国央行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行动以防止金融崩溃。
蒂瓦里指出,一方面,央行使用货币政策在短期内稳定市场。最初,各央行降低利率,甚至发行负利率债券,然后,利用公开市场资产购买计划来疏通做市商的资产负债表,之后,央行注入流动性,同时开放市场运作。新兴市场的降息幅度低于发达经济体,并且将在这一年中持续降息。
另一方面,蒂瓦里指出,中央银行还介入了商业票据和政府证券。在美国,央行还介入了市政市场。“这样一来央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