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财政部公布了上半年全国财政数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累计同比下降10.8%;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1.3%;非税收入同比下降8.0%;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下降5.8%。
一、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回升:税收改善是主因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下降10.8%,降幅较1-5月收窄2.8个百分点,后续随着经济的继续回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将继续保持向上修复的态势。
主要税种收入同比增速降幅继续收窄。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1.3%,较1-5月反弹3.6个百分点。主要税种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同比分别下降19.1%、7.2%和9%,降幅均继续收窄;个人所得税增长2.5%,增速较1-5月有所反弹。
非税收入增速继续下滑,上年同期基数较高是主因。上半年,全国非税收入同比下降8.0%,较1-5月大幅下滑3.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去年同期金融机构和央企利润上缴财政力度加大的影响。而且,由于从去年5月开始,非税收入一直保持高增状态,预计基数效应会导致下半年非税收入增速持续为负。
二、公共财政支出:重点领域出现边际变化
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同比下降5.8%,较1-5月下滑2.9个百分点。但预计随着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的加快,财政支出增速也将继续修复。
债务付息支出增速领跑各项财政支出,卫生健康和社保就业支出增速大幅回落。受近年政府各类债券发行增长较快影响,财政的债务付息压力持续增大,相关支出增速排名一直靠前。今年上半年,债务付息支出累计增速达到9.8%,明显高于其他绝大部分领域支出。同时,随着我国多地洪涝灾害的发生,6月当月的农林水支出增速达到了28.3%,累计增速也达到8.8%。而随着疫情防控效果的显现,前五个月增速较高的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的6月当月增速则分别下滑至-20.1%和-13.2%,环比下降29.1和33.6个百分点。支出重点领域的边际变化也进一步凸显了财政政策的结构性特征。
三、土地出让收入:连续第4个月反弹
6月,国有土地出让收入7,038亿元,当月同比增速达到21.1%,连续四个月实现正增长,累计同比增速已升至5.2%,这与近期房企拿地热情升温、房地产投资数据向好相印证。
四、结论:税收增速继续回升,财政支出重点发生明显边际变化6月,随着经济基本面的逐步恢复,财政收支矛盾继续缓解。同时,受政府债券规模扩大、突发洪涝灾害、扶贫工作持续推进、疫情防控得力等因素影响,债务付息、农林水事务方面的支出明显增多,而卫生健康和社保就业方面的支出增速则明显下降。此外,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增速连续四个月回升,这也与各地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回暖相印证,下半年这一趋势或将持续。但在“房住不炒”基调未变,以及大量政府债券尚未发行的情况下,下半年土地出让收入增速料难持续大幅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