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和全世界塑造了一个全面赶超、全面现代化的城市样本。”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教授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赋予深圳新的战略定位和重大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希望深圳形成以创新为主体的新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样本的重要体现,一方面以开放促进改革,走出了改革红利释放的核心路径;同时以改革促进开放,探索出了有效开放的重要方法,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在深圳,“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形成良性互动,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深圳要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更加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发挥改革先锋、开放先行、创新先发的优势,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落实“五个率先”战略定位和任务举措,全面激发新动能、培育新优势、注入新活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奋力跑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加速度”,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技术创新是突破目前逆全球化和世界经济长期停滞的关键着力点。作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在加快建设先行示范区进程中,深圳要加大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力度,争做引领世界下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排头兵。
★深圳要集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研发机构、科研院所及顶尖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等,吸引世界一流大学入驻,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深圳要紧紧抓住“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抓住金融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促进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跨境金融监管。
★作为先行示范区,在全国战略布局下,深圳应成为国内大循环保住中国基本盘的最核心的一个增长点,同时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的新枢纽带。”
为中国之治贡献深圳实践和深圳智慧
刘元春充分肯定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他认为更重要的是,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城市竞争力形成良性互动,形成可供复制推广的深圳样本、深圳经验。
他谈到,深圳样本的重要体现,一方面以开放促进改革,走出了改革红利释放的核心路径;同时以改革促进开放,探索出了有效开放的重要方法,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在深圳,“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形成良性互动,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深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方向,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打造优良的产业生态格局和法治化营商环境。
“创新是深圳的灵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刘元春表示,40年来,深圳构建了一系列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生态等,推动更多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全面提高超大型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奋力打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城市范例,为中国之治贡献深圳实践和深圳智慧。
率先探索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
“《意见》赋予深圳新的战略定位和重大历史使命,并勾画了深圳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刘元春表示,深圳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他说,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意见》的颁布,是中央大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纲领性文件,对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大任务等作出了全面规划,为新时代深圳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对于如何理解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刘元春认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起源地,深圳经济特区始终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较好地发挥了“试验田”和“窗口”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素材和鲜活经验,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对标的不再是某一具体领域,而是要全方位、全过程先行示范,不仅要在经济发展领域起先行示范作用,还要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作出表率。不仅需要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最好最优,还要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是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