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中国仍应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下,继续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提升违法成本;同时对标全球金融监管,对金融产品采取更加容忍的态度,鼓励国内券商有序竞争,增强头部效应,提升对外竞争力
受疫情冲击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中国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却由负转正,经济恢复的速度超出预期。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GDP为2501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3.2%。一季度GDP下降6.8%,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5%。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在7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疫情对中国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冲击,但并未伤及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正在显现,一揽子帮扶企业、稳定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的对冲政策正在释放效应,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被掣肘的供给都在逐步恢复,发展动能在转换,市场信心在恢复。
对于中国全年经济走势,多数观点持乐观态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6月发布的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实际GDP增速为3%左右,后三个季度增速为2.5%、6.5%、7.5%。经济学家林毅夫3月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左右。经济学家刘遵义6月预测,如果全球其他经济体在第三、第四季度也出现复苏,加之额外的经济刺激,中国2020年GDP可能超过5%。
当下,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扩散蔓延,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对中国的外溢影响还在演化。国内一些行业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运行,不少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就业压力十分突出。对此,7月17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邀请专家就上半年经济数据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中国投资、出口向好,消费恢复缓慢
今年上半年,中国作为较早控制住疫情的国家,在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形势下,实现稳步复苏。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指出,全球经济是弱复苏,而基建和地产为中国经济奠定了复苏基础,上半年出口超预期加上消费的恢复,二季度实现3.2%其实较为正常。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二季度,中国农林渔牧业、工业、建筑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均高于GDP增速。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6月,3D打印设备、集成电路圆片、智能手表同比增长1至5倍,半导体分立器件、高性能化学纤维、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服务机器人等增长32.9%-81.9%,订单逆势增加,体现出新动能的发展韧性和增长持续性。
就整体经济而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指出,目前中国供给侧恢复的情况快于需求侧。从生产端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两个月都是4%以上的增长,6月达到4.8%的增长。而从需求端看,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依然处于小幅下降趋势,与工业产生有明显差距。
在需求端,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扭转了一季度向下拉动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撰文认为,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投资降幅收窄和工业存货增长。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3.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3.0个百分点。1月-5月,规模以上工业存货变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张永军则认为,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且正朝着宽松方向操作的货币政策,以及国家发改委鼓励扩大投资的一系列政策,对于投资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常最稳定的领域——消费,反而恢复最慢。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9.3%,较一季度收窄3.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较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向下拉动GDP2.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
张永军分析,消费恢复缓慢主要受餐饮住宿、汽车、石油及其制品销售收入拖累影响。上半年,住宿和餐饮业收入同比下降26.8%,汽车类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5.2%,石油及其制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18.4%,但社会消费品零售中的商品零售的主要部分已实现正增长,下一步应针对薄弱领域精准失策,比如在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领域适当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大城市放松汽车限购等政策,进一步提振消费。
“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总体情况情况好于预期。出口自4月起连续三个月保持同比正增长,进口在4月、5月两位数下降后,于6月转负为正,进出口总体逐步回稳。上半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向下拉动GDP0.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扭转了一季度向下拉动的态势。不过,张永军、花长春提醒,对出口未来的走势不宜乐观。
花长春分析,上半年出口向好,主要是防疫物资、居家办公和居家消费带动,比如电脑、小家电。但通过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调研发现,过去几个月,纺织等非必需品的出口较弱,加工贸易、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出口形势不太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