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洗劫"安徽歙县 受灾企业期待政策支持
时间:2020-07-16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这个夏天,一场洪水将安徽歙县推向了风口浪尖。高考延迟登上热搜;城区、工业园区被淹损失巨大,茶企3000吨茶叶被洪水浸泡损失9000万,负责人郑老板失声痛哭的视频一度刷屏。而郑老板正是被洪灾“洗劫”过的歙县经开区百余名企业主的缩影。

7月7日,安徽歙县遭遇50年一遇洪灾。作为安徽歙县经济的“扛把子”,歙县经济开发区深陷重灾区,190余户企业和100余户个体工商户受灾,受淹面积达3.8平方公里。经初步统计,本次洪灾导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6亿元,其中工业企业损失惨重,达19.8亿元,占总损失的91.67%。

数据显示,2019年度,歙县财政收入为12.8亿元,7.8亿元来源于经开区。据此测算,本次洪灾直接冲走了歙县近两年的财政收入。根据歙县经开区网站公开资料,该区将力争在2020年实现园区企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分别达260亿元、10亿元。疫情叠加汛情,让上述目标的实现更显艰难。

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实地走访歙县经开区多家企业,亲见园区救灾的最新情况,发现在肉眼可见的损失背后,还暗藏着不可见的隐忧;灾后重建需要靠政府扶持、社会帮助,更要靠企业自救,而成果则尚待时间来检验。

受灾严重的“漩涡地带”

扬之河边的扬之路上,聚集着歙县经济开发区最早的一批入驻企业。7月7日晚间,扬之河猛涨,整个扬之路陷入一片汪洋,最高水位达到2米,而位于扬之路的企业首当其冲,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漩涡地带”。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驱车沿扬之路一路前行,虽然洪水早已退去,但被水泡过的路面和建筑,在湿热的天气下依然散发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怪味。马路两边,随处可见连根拔起的树木、被冲垮的围墙,显示着洪水的“余威”。

“我们以前都是在电视里面看到发洪水,没想到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在扬之路黄山俊源厂区上班的李强(化名)告诉记者,“我和老伴平时就住在厂区,7月7日凌晨4点半左右隐约听见哗哗的水声,醒过来发现鞋子都被水冲跑了,赶紧抓起枕头旁边的手机和电筒往外跑,什么都顾不得拿了。”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厂区全是一层楼的平房,基本无处遁形。

李强和住在厂区的工友急中生智,迅速寻找厂区的最高点——高炉,并通过设备楼梯爬上高炉平台才幸免于难。“我儿子从温州给我们买的电视机刚用了一个月,就被水泡坏了,不能用了,电瓶车也报废了……”李强整理着仅剩的一些家当,无奈地摇了摇头。

“7月7日凌晨4点来到厂区抢险,前门已经进不来了,我们是从后门蹚着水过来的。不到半小时,水就涨到胸部的位置了,眼看着厂区被淹掉,我们却无能为力,当时真的很蒙。”安瑞控股集团黄山轴承产业园(下称“安瑞控股”)工会主席王明忠想起洪水当天的情况,至今仍心有余悸。

在歙县经开区,面对洪水带来的损失,“失声痛哭”的企业主不在少数。“我们老板在给我们布置救灾任务的时候,也直流眼泪,那场面好心酸。”安徽冠润汽车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下称“冠润转向”)一位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入驻经开区十几年,从来没发生过洪水进厂区的情况,这次真的是数十年难遇。”

企业复产时间难预计

探访期间,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现,歙县经开区道路穿梭最多不再是物流车辆,取而代之的是工程车辆和消防车辆,工程车辆负责道路抢修或施工,消防车辆则主要负责冲洗厂区和道路上的淤泥。据悉,政府组织了6个救援小组,并重点帮扶重灾企业开展生产自救。

“目前,我们的救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歙县经开区某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经过近一周的整理和冲洗,大部分厂区地面上漫及脚踝的淤泥都已经清理干净,但如何处理被洪水泡过的设备、原材料、存货,成为横在企业面前的大难题,直接影响开工进度。

记者来到位于扬之路的黄山震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下称“震壹精密”),厂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忙着打扫,目前厂区的淤泥已经冲洗干净,下一步就是设备等的维修必须快速跟上,恢复还是需要时间。”

距离震壹精密100米左右的安瑞控股,据当地人介绍厂区曾经绿树成荫,还设有果园,环境宜人,而今除了厂区外立面保持了以往的干净整洁外,其他部分依然略显泥泞。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司董事长翁一名头顶草帽、身着厂服在现场指挥救灾工作。

“洪水退去后,每天都有200多人在帮忙打扫,有公司员工,也有来自歙县各个地方的志愿者。目前车间和园区的淤泥都已经清理干净,但设备好多还由于泡水尚未启用,所有设备都需要一台一台检测调试之后才能重新启用,恢复生产难度很大,具体复工时间真的无法预计。”翁一名告诉记者。目前工人上班就是帮忙打扫卫生,发放保底工资。所幸,安瑞控股200余名员工至今为止没有一人离职。

同样位于扬之路的冠润转向情况也十分类似。“厂区里面100多台机床,90%以上都被水泡过了,在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下,我们不敢轻易开机,也没办法进行维修。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设备维修和置换的问题,无论是修还是采购新的设备,都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厂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