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二季度强势回升至3.2%!三大维度看透上半年经济数据,机构预判经济会持续回升至4%-6%
时间:2020-07-16 00:00:00来自:21财经APP字号:T  T

积极政策保持力度,根据形势适时调整。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

二季度经济增速回升至3.2%,这超出了不少市场机构的预期。

3月之后,海外疫情不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我国不少出口企业订单消失;疫情影响下,二季度未能出现报复性消费,部分地区6月还出现散发病例,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总体低迷。考虑到种种不利因素,二季度我国经济恢复正增长,且增速达到3.2%,的确反映出我国经济有较好的韧性。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其他外部风险挑战也有所增多,后续国内经济恢复面临压力。不过,随着各国对疫情的适应,世界经济也将逐渐复苏,我国经济有望持续恢复。部分市场机构预期,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有望回升至4%-6%。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二季度经济出现明显回升,多数指标处于回升或降幅收窄态势,但上半年GDP、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指标仍在下降区间,所以目前经济回升属于恢复性增长。对下半年经济复苏有信心,经济回升有基础、有潜力、有条件实现。但稳企业、保就业压力比较大,要围绕“六稳”“六保”,狠抓政策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二季度经济强势回升疫情对我国经济短期冲击明显,一季度经济下降6.8%,但二季度经济增速很快修复至3.2%。

季度环比增速,更能说明问题。按照前几年经验,季度GDP环比增速大致在1.5%左右。今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速为-10%,二季度环比增速强力回升至11.5%。

(二季度经济加快修复,GDP环比增速提至11.5%)

二季度经济的快速修复,是一季度积压需求集中释放的结果,也跟较为积极的政策有关。

比如,率先恢复的工业生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保持正增长,4、5、6月份增速分别为3.9%、4.4%、4.8%,工业生产在稳步回升。

在政策力量的推动下,工业规模化生产恢复较快,但也存在产能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随着需求的复苏,工业产能利用率也渐趋常态。二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4%,略低于前两年76%左右的水平,而一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7.3%。

(二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趋近正常水平)

服务业生产指数的修复程度,超出部分机构的预测,这是造成市场预期增速偏低的重要原因。

疫情对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部分服务业影响较大,这使得服务业指数较晚转正。6月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散发病例,也并未对服务业的恢复势头造成太大影响,5、6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2.3%。

不得不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服务业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比如,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5%、6.6%,部分现代服务业实现逆势增长。

从生产端数据来看,工业、服务业增加值二季度均恢复至正增长,分别为4.4%、1.9%,二者一季度增速分别为-8.4%、-5.2%。

拥有较大的国内市场、回旋余地较大,使得我国经济能较快实现恢复。上半年进出口数据超预期,也综合体现出我国经济的韧性。其中,民营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使得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上升,这是典型例证。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们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长3.4%。之所以比部分机构预测要高,在于进出口等数据反映出我国经济恢复动能好于预期。

花长春表示,按照原来与欧美经济的关联度,预计上半年出口增速下降15%,这对我国制造业部门打击很大。但现实是,上半年出口订单超预期,降幅较小(以美元计价,上半年出口额下降6.2%)。我国工业率先恢复,能较好地供应欧美居家办公、防疫物资等需求。

除了较大的国内市场提供了回旋余地,上半年经济回升势头较好,较大力度的逆周期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明显的莫过于基建投资。随着国债、地方债的放量发行,上半年基建投资下降2.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7个百分点,恢复势头好于整体投资(下降3.1%)。

部分重点群体就业面临压力虽然二季度经济在快速修复,但上半年经济依然为负增长(-1.6%),要回补疫情造成的损失还需要时间。

经济负增长对就业、居民收入带来压力。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义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同比少增173万人。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群体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

(疫情影响下,城镇调查失业率高于正常水平)

随着经济的恢复,就业形势有所好转。比如6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7%,比上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统计局调查的劳动参与率、在职未上班比重在持续下降。

考虑到疫情影响,今年就业目标有所下调。全年完成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目前任务已经完成62.7%,超过时间序列。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