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独山县负债不是新鲜话题。随着一个媒体给出的负债资金用途更为直观的视频的热播,独山400亿债务问题又一次引起关注。由于今年地方财政普遍较为困难,人们不禁担心,独山县财政能挺过来吗?独山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019年完成125.74亿元(初步统计数),这样小的经济体量,能应对400亿元的债务吗?
2019年8月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披露了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的案情。报道中披露,潘志立被免职时,独山县债务高达400多亿元,绝大多数融资成本超过10%。
实力弱靠外部输血的独山县财政
我们先来看独山县的财政收支情况。公开渠道可以获取的较为系统的最新年度财政收支数据来自2019年10月10日公布的2018年决算[独山县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网所提供的政府预决算信息(http://www.dushan.gov.cn/zfxxgk/fdzdgknr/ysjs/zfyjs/)]。据此,2018年独山县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分别为3.38亿元和1.39亿元,分别占70.85%和29.15%。一般公共支出27.31亿元,其中债务付息支出1.84亿元,均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付息支出。不到5亿的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显然无法满足超过27亿的支出需要。缺口主要靠省级补助(20.5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收入(12.26亿元)、其他资金(基金)调入(2.36亿元)来弥补,州级财政也提供了0.15亿元的补助。可见,独山县财政主要依靠外部资金的输入来得以维持运行。
2018年独山县政府性基金收入12.27亿元,支出12.27亿元,其中,本年政府性基金收入10.02亿元,本年支出10.02亿元。本年支出中,债务付息支出0.48亿元。2018年债务(转贷)收入1.51亿元;债务还本支出1.98亿元,这说明当年政府性基金中的实际可支配债务收入是负数。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来自土地收入,2018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9.76亿元。2018年独山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决算收入仅为686万元,决算支出也是686万元,与较大的支出盘子相比,这样的收支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专门性决定了它同样无法为地方财政运行提供财力。
根据决算,2018年年末独山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79.5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64.67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4.89亿元,均未突破本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2019年独山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亿元,同比下降1.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29亿元,同比下降2.5%。这样的财力,要应对80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都有难度,更不用说400亿的负债了。
高额负债问题的严重性
政府预决算数据表明,400亿元的负债如果存在,那么大部分就不是地方政府直接负债,但这样问题就显得更加严重了。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地方债一直在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基本上等于地方政府实际应负担的债务余额,才是应该看到的结果。但是,独山县政府的各种违规担保以及利用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导致地方债管理中问题丛生,并积聚起较大的地方债风险。因此,要解决独山的地方债务问题,需要有更加准确的债务信息发布。仅仅依靠独山县是无法化解这些债务风险的。既然要更多的外部资金输入才能解决,那么重要的是全面掌握独山县政府的负债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债务问题仍然需要直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容不得半点马虎。官员落马了,不是将问题归咎于落马官员就了事,重要的是分析问题,找到有效防范化解未来同类风险的路径。
独山地方债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如果不是上级财政资金的注入,那么独山的财政就会停摆。短期内,上级对独山的地方财政救助是不可或缺的。在积极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一些问题:地方债风险,全国上下已经多次提示要加以防范,但独山县为什么还是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地方政府担保早已不允许,为什么独山县还会有各种形式的担保?为什么地方债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流于形式?为什么既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效?为什么地方债务风险累积到难以为继的时候,问题才最终暴露出来?
高额负债反映地方治理的落后
从现有的新闻报道来看,地方债的累积与前任县委书记有密切关系。问题是,当地干部不可能不了解中央的有关地方债务管理的规定。2014年,预算法修正之后,已经赋予省级地方政府发债权限,“开前门,关后门”的机制早已形成,但为什么独山县还能在新预算法生效之后依然如此?前任县委书记力排众议,做到了这一点?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并以增长后的收益,来补偿损失。官员的既往从政经验,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独山县的债务融资做法。但是,时代早已不一样了。在过去,具体制度还不够健全的时候,确实存在各种漏洞,确实有各种擦边球可以打,但现在地方债管理制度已经非常明确,怎么还有这种类型的地方政府担保呢?
事实上,即使是在发达地区曾经行之有效的做法,时过境迁,现在也不一样有效。当把这样的做法移植到落后地区时,失效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抛开债务融资的制度约束,一个地方的应债能力是债务融资决策最应该考虑的因素。而这要看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西部地方经济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空间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