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海外疫情肆虐,此时纪彬应该正忙着在美国参加一场大型鞋业展会,但如今却掉转了180度,近几个月来,作为广州雅琦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的工作重心几乎只剩一个:想方设法寻找内销之路。
这是一个缩影。受海外疫情冲击,外贸形势低迷,众多企业出口企业正普遍遭遇订单问题,从而急切寻求通过“出口转内销”予以应对。
然而,这绝非易事。对于习惯订单式生产的多数出口企业而言,市场转向面临着渠道、品牌、产品和模式的调整乃至重构,这背后几乎处处要钱,但在疫情冲击下,不少企业资金压力骤增,转型难度加大,矛盾亟待破解。
这正是当前经济政策的一大着力点,而从广东实践来看,税收政策及服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广东税务部门极大优化了出口退税效率,有力缓解了诸多企业资金压力,为转型及时送上“补给”;另一方面,利用税收大数据平台精准匹配上下游产销信息和渠道资源,帮助企业打开内销市场。
效果也已显现,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数据显示,4月份广东地区出口企业的内销金额已突破去年水平,而5月份内销金额则与4月份基本持平,6月内销金额同比增长3.8%,内销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了3.5个百分点,表明广东出口转内销正呈加速态势,外贸企业销售逐步回暖。
多位学者受访时分析,推动“出口转内销”不仅对当前外贸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更对我国有效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外贸企业加快“两条腿走路”
两台环形补光灯打出了一小块柔和光线,各式鞋子在主播托举下轮番登场展示。这些过去远走海外的产品,如今试图通过直播赢取国内消费者青睐。
作为纯出口型企业,广州雅琦特实业有限公司正真切感受市场冷暖。“今年我们订单预计下降80%。”纪彬说,他从业十几年未见如此严峻的外贸形势。
7月14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3.2%,其中出口下降3%、进口下降3.3%。从广东来看,作为外贸大省,按现有1-5月数据,广东分别下降8.8%,下降10%、下降7.1%。
更重要的是,从海外疫情蔓延态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外贸仍将低迷。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32%。对此,出口企业正纷纷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加快“出口转内销”,并且不少已尝到“甜头”。
6月份的首届广州直播节上,短短5个小时,雅琦特便通过主播带货达成150笔销售订单。“这次‘试水’虽然交易量不算大,但却是一个良好开局,为我们开拓了一条难得的销售新途径。”纪彬说,接下来在“出口转内销”过程中,雅琦特将积极拥抱国内发达的电商渠道,“网店将首先开起来”。
不过,更大的机遇来自国内市场强劲潜能。1-6月,作为智能终端配件供应商,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经历了“冰火两重天”,虽然出口暴跌50.4%,但内销却增长91.2%,最终拉动整体销售增长39.8%。这背后,关键是该企业准确抓住了国内5G建设“风口”,针对需求迅速调整市场方向及产品供应。
同处5G产业链,珠海国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亦正采取类似策略,该企业财务负责人谭宇表示,未来5年将是国内5G基站建设高峰期,该企业已明确将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作为破解外贸困境的重要战略举措。
当然,“风口”远不只5G。位于佛山的广东远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新型防滑垫、瑜伽垫等研发制造,过去80%的市场在海外,此番出口业务受较大冲击,但却在疫情中敏锐发现国内“宅经济”中居家健身产品需求升温,并迅速响应,斩获颇丰。该企业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容悦兴说,通过加速开发出符合亚洲人健身习惯的产品,2-6月该企业官方网店销量同比增长43%。。
换言之,除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压力外,近年随着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显现,内需潜能和机遇加快释放,也形成强大动力。二者共同构成了此番出口外贸加快“出口转内销”的双向现实逻辑。
当前,中央亦强调,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未来即使外需复苏,我们还是会坚定开拓内销市场,不会走老路。”纪彬表示,经此一役,该企业深刻认识到“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事实上,这样的成功案例也并不鲜见,从事电动牙刷等个人护理品研制、较早布局国内市场的广东罗曼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韧性十足,后疫情时代国内市场迅速挑起大梁,份额增至八成。“公司1-6月销售额超过2亿元,同比增长近55%,目前订单已排到9月份。”该企业供应链运营中心副总经理罗光宇如是说。
受访专家称,“出口转内销”是其中关键举措。短期看,面对外需疲软,需充分挖掘释放内需潜力和稳定作用,解决当前企业紧迫的生存问题;长期看,可有效促进市场转型、产业转型,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凝练竞争性优势。
出口退税开启“极速办理”模式
税收经济数据分析显示,4月份广东地区出口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