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众多利好政策的落地,一体化示范区作为“先行棋”,将为长三角一体化探索可复制的创新经验。
近日,《关于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支持政策》),围绕改革赋权、财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新基建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8个方面,提出了22条具体政策措施,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共同构筑支撑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支持政策》是一个不同的省级行政主体对不同行政隶属关系的毗邻地区实施的共同政策,也是实现共同发展的政策,这在全国尚属首次。一体化示范区还被赋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专项资金3年不少于100亿元。
多名受访专家表示,一体化示范区不仅要实现建设的高标准,更重要的是在尽量较短的时间中,利用好政策倾斜的先行优势,为长三角一体化探索可复制的新经验。
多重利好政策叠加释放
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的一体化示范区成立。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实生物”),早在2013年便接连“落子”苏州市吴江开发区,两家子公司众合生物、君盟公司分工不同。其中,众合生物主要作为产业化基地,君盟公司主要开展项目研发,布局以原创药为主的30多个产品线,囊括肿瘤、自身免疫、神经系统、抗感染疾病治疗等多个领域。
企业发展壮大的“牛鼻子”便是人才。回想起刚到吴江白手起家的日子,君实生物首席运营官冯辉感概万千,他表示,创业初期,吴江开发区人才优惠等很多政策,包括落户、住房补贴等,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得以来此安家乐业,企业前行有了强劲的动力源。针对性的人才举措,让公司的产业化基地众合生物员工每年增长40%左右,“正是源源不断的人才助推公司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随着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的一体化示范区成立,此次《支持政策》也包含了不少吸引集聚人才的新政,人才优势无疑将会进一步放大。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视”)副总裁、国内市场总裁林凯向记者直言,《支持政策》中,公司对吸引海外人才、统一职称评审标准、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互认等措施都非常看重。“进入智能化阶段,宇视对高端人才更加渴求。”
具体而言,该政策支持在一体化示范区设立“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为外国人提供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对拟长期在一体化示范区工作的高科技领域外籍人才、外国技能型人才和符合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单位聘雇的外籍人才,可以适当放宽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的限制,符合条件的,一次性给予2年以上的工作许可。
财政支持方面的政策也将让企业大受裨益。《支持政策》提出,两省一市共同出资设立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财政专项资金,3年累计不少于100亿元。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债券的财政支持,以及中央财政和两省一市财政共同出资设立一体化示范区投资基金。
中泰证券研究院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分析称,现阶段,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于基建投资的拉动,关键在于有效地形成实物工作量。长三角具有相对较强的经济实力,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来支持一体化示范区的项目建设,也较为符合专项债券的要求,有利于达到宏观政策目的。新基建促进企业趁势而上
“《支持政策》的8大方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对于新基建的总体规划。”
“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是此次《支持政策》的最大亮点之一。《支持政策》明确一体化示范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推进内容,主要包括加快实施5G、千兆光纤跨区域共建共享,推进IPv6规模部署,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城市大脑”建设等。
对此,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营商和产业发展组组长朱正伟表示,围绕打通信息高速公路的“断头路”,今年有两项重点工作:一是重点区域建设,一体化示范区内现有5G基站建设总量接近4000个,每平方公里接近1.5个,今年底有望实现重点区域信号全覆盖,3年内实现全域全覆盖;二是对一体化示范区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整体布局,9月底形成规划初稿,10月向社会公布,其中包括5G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基站等。
“《支持政策》的8大方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对于新基建的总体规划。”中国区域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基建最主要作用就是为新经济赋能。
“政策中提到的建设‘城市大脑’,离不开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这些都是未来发展新经济所需的,也是开辟新的技术、业态、应用场景所离不开的。所以抓住新基建的机遇,对于一体化示范区将来能够向高端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陈耀说道。
记者了解到,作为公共安全和智能交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宇视以全景、数智、物联产品技术为核心,创业至今一直扎根于长三角核心城市杭州市,8年来营收完成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