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而言,未来三个季度中国经济仍大概率保持上行,商品价格和企业利润趋于修复,同时货币政策渐进收敛。总体而言,投资时钟还处在经济向好、价格回升、政策收敛的扩张状态的初期,股强债弱的中期逻辑没有改变。
同时,我们也强调存在国际资本持续流入中国股债市场、居民部门资产配置结构变化、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等长期有利因素。
短期而言,需要关注三方面可能的变化:
1.股债两极分化可能激发节奏指导和再平衡:6月以来沪深300指数涨幅达到25%,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超过50BP,固然反映了经济向好、价格回升、政策收敛的基本面因素,但资本市场已明显走在基本面之前。我们提示,股债市场情绪两极分化,可能会激发政策层面的节奏指导和部分机构的再平衡策略。
2.经济复苏力度和国内政策拐点:目前国内的宏观杠杆率约束只是暂时放松,一旦“六保”目标实现就可能出现拐点,需特别关注7月15日左右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但我们提示,目前PMI分项指数显示小企业和就业压力仍较为明显,政策退出将是渐进的,且重点将会转移至已有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3.海外疫情失控和美股调整风险:6月中下旬以来,美国、日本都出现了疫情复发,纳指、道指走势趋于分化;同时南美、印度疫情持续扩散,这可能会对全球风险偏好再次产生冲击。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失控、国内政策拐点、股—债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