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价格指数分析月报:非食品项增速新低的政策含义
时间:2020-07-10 00:00:00来自:招商证券字号:T  T

事件:

2020年07月0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6月CPI同比2.5%,前值2.4%;环比-0.1%,前值-0.8%;PPI同比-3%,前值-3.7%;环比0.4%,前值-0.4%。

核心观点:

6月CPI短暂反弹,其中食品项由于供给冲击明显回升;PPI明显收窄降幅,均符合预期。但CPI非食品项同比增速降至0.3%,创2010年1月以来新低,其中交通通信、居住、衣着等仍在负增长,反映出居民消费持续弱势。这与制造业PMI小型企业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偏低(进而居民收入预期)存在印证。在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之下,这可能是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关键影响因素。

CPI预测:未来三个季度将保持下行趋势,主因在于下半年基数因素将从3.3个百分点快速下降至0。但出现负值的概率在降低,原因一是国内总需求整体回暖。

二是食品类可能继续受到供给侧冲击,包括洪涝灾害和疫情局部爆发,以及生猪出栏减缓和削减多国进口等。三是受疫情冲击更明显的服务消费将在下半年出现恢复,对应非食品项在0.3%见底。

PPI预测:下半年原油价格持续回升,但回升斜率偏低,对应下半年PPI将持续收窄降幅,可能于年底前后恢复到0%。原因一是美国防疫落后于欧洲,美联储将保持甚至加力宽松,美元指数趋于回落;二是美国原油自动减产幅度可观;三是需求层面,国内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扩张,但美国疫情复发、南美和印度等疫情仍在扩散。

总之,上半年货币供应量远超去年同期,但CPI趋于下行(尤其是非食品项),PPI仍为负值。宽松货币政策没有引发商品领域的过热(6月PPI回升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反而更多表现为金融资产过热。其形成机制如前期报告《消失的货币现象——QE和负利率难以推高通胀的四个原因》所述,在经济低迷和货币宽松的环境中,新增货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意愿相对偏低,因而工业品、消费品的价格上行预期并不明显,反而是具有资产属性的产品价格会率先上升。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