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租房注意这些风险!黑中介、租金贷、高收低出、长收短付…多地发布风险提示
时间:2020-07-10 00:00:00来自:券商中国字号:T  T

随着各行业复工复产和毕业季的到来,住房租赁市场逐渐恢复活跃,毕业生租房问题备受关注。

7月8日,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风险提示,提示广大毕业生警惕六大租房陷阱,并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深圳市住建局也发布了风险提示,明确提出要防范“高收低出”、“租金贷”风险;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简称中房学)更明确提示,谨防“高收低出”“长收短付”陷阱。

业内人士认为,受到疫情影响,下半年租赁市场供需格局趋于缓和,租客掌握更多主动权和议价空间。在此背景下,建议重点关注长租公寓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强对于企业“高收低出”、“长收短付”的模式监管,同时加强租客权益保护,对于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的租房支持,加强特定人群的租房保障。

合肥提示毕业生警惕六大租房陷阱

7月8日,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风险提示》,指出毕业生在租房时,因阅历不丰、经验不足,极易遭遇上当受骗、蒙受损失的情况,提示广大毕业生警惕六大租房陷阱,并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识别和提防“黑中介”陷阱

二、警惕低租金和零佣金陷阱

三、躲开不合法不安全房屋陷阱

四、避免不规范租赁合同陷阱

五、关注押金扣留条款陷阱

六、谨防“被租金贷”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被租金贷”陷阱,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提示,有的中介机构或住房租赁企业借助新兴网贷平台,故意隐瞒网贷事实,以“按月付租”诱骗租房人办理租金分期贷,导致租房人在不知情下“被贷款”,面临贷款不易取消、退租时难以退贷、贷款逾期失信等多重风险。

为防范此类陷阱,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建议,要特别留意租赁合同中有无租金贷相关条款或内容,“按月付租”是否要额外签订相关补充协议等,防止“被贷款”。如了解清楚租金贷规则后愿办理租金分期贷款的,则要选择信誉良好、规模较大的贷款平台,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仔细阅读合同中的借款金额、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解约及违约条款等。

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还提示,遇上纠纷要依法依规维权。尽管采取上述种种措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防范租房风险,但不排除租房人仍有可能遇到某些纠纷,例如:中介机构、出租人无视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毁约、涨租、驱逐租房人,无故扣留押金等等。如遇上纠纷,应保持冷静,及时收集保存证据,依法维权。可拨打市民服务热线12345,也可向公安机关、消费者协会、房地产中介行业组织等投诉举报,也可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手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风险提示,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大学毕业生租房风险,同时促进租赁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随着高校毕业季的到来,毕业生租房的需求会增加,这个时候或出现各类违规操作等做法。对于毕业生来说,租房方面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注意相关风险,在出现权益被侵害的时候,应该向当地房管部门投诉以确保自身权益。

深圳提示:警惕高收低租、租金贷

不仅合肥发布了租房风险提示,此前(6月29日),深圳也发布了关于住房租赁的风险提示,从业主委托出租、租客承租房屋、确定租赁价格、签订租赁合同、支付房屋租金、应对矛盾纠纷等6个环节给出详细的操作指南。其中,同样明确提出要防范“租金贷”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确定租赁价格环节,深圳市住建局提示,业主和租客要多方了解周边租赁房屋租金价格,对存在“高收低租”“长收短付”等高风险经营行为的住房租赁机构要提高警惕,避免因企业“爆仓”“跑路”遭受损失。对于租金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莫贪图便宜,小心落入“套路租”陷阱。

此外,在签订租赁合同环节,深圳住建局明确提示,“租金贷”风险需防范。租客在承租房屋时,要注意租赁合同中有无“租金贷”“租房贷”“分期付”等相关条款,是否要额外签订相关贷款补充协议等。了解“租金贷”规则后自愿办理租金分期贷款的,要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金融机构。

中房学提示:谨防“高收低出”“长收短付”陷阱

7月7日,中房学发布《谨防租房中“高进低出”“长收短付”陷阱的风险提示》,指出“高收低出”模式不可持续,并给出4项风险提示。

中房学指出,近年来,一些不规范的长租公寓或住房租赁企业,为了快速筹集资金,采用房租“高进低出”(即高租金向房东收房,低租金向租客出租)、“长收短付”(即向租客收取3个月以上的租金,向房东按月支付租金)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不可持续,极易出现资金链断裂,会给房东和租客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人还利用这种模式形成“资金池”,待积累大量资金后卷款跑路。

中房学提醒社会大众以及广大房地产中介机构及其人员,在房屋出租、承租以及提供租赁中介服务过程中,务必谨防此类陷阱,免遭经济损失,防止房屋租赁纠纷缠身。并给出四条风险提示,一是谨慎选择住房租赁企业;二是警惕不正常租金的诱惑;三是不宜一次性预付长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