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提速 护航经济转型升级
时间:2020-07-04 00:00:00来自:证券时报字号:T  T

上半年,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背景下,资本市场积极发挥要素资源配置枢纽、政策传导枢纽、风险防范化解枢纽和预期引导枢纽等重要作用,在支持经济恢复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持续加力,亮点频频。

市场韧性明显增强,资本市场的改革步伐加快,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处置成效显著……资本市场扎扎实实地办好了几件大事,保持着改革定力,激发了市场活力。监管机构近期在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密集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是为实体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组合拳”,是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行稳致远的重要举措。

展望下半年,多位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基本面将进一步好转,这为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和平稳健康运行提供了空间,未来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和对外开放步伐将加快,这将为建设高质量的资本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风平浪静好行船

市场运行平稳

年初的疫情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资本市场。A股是否正常开市,开市后如何防范风险,成为当时市场各方的讨论关键。是尊重规律相信市场,还是行政干预人为影响,考验着监管智慧。

为了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相关部门主动加强了与市场的沟通,强化各方面的政策协同,实现了A股春节后正常开市和常态化运行。实践证明,市场韧性明显增强,一年过半回头看,中国资本市场表现不俗。

半年间,上证指数下跌2.15%,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录得14.97%和35.6%的涨幅。A股市场尽管出现了显著波动,但最终在疫情影响逐渐减弱、社会经济活动恢复的背景下,上半年收官成绩不错,创业板更是被市场认为重现结构性牛市。

融资规模方面,安永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有120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1399亿元,IPO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分别增加88%和132%。再融资为5094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A股市场推出不少新产品和政策方面的改革,这些都吸引着外资入市,特别是注册制改革下,市场投资生态发生改变,也给科创板及创业板带来较大提振。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策略会上认为,我国资本市场未来面临有利的宏观环境,那就是“宽信贷、低通胀、弱增长、强改革”,我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在很多方面迈出了非常大的步伐,对资本市场长期和短期均形成重要的正面支持。一方面,改革还将加速,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步伐会加快,有利于提升A股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经济继续复苏,增量资金也将持续入市,市场向好基础犹存;此外,货币政策相对宽松,流动性有保证,市场整体乐观情绪有望延续。

“下半年IPO仍将保持活跃,具有创新元素的中小企业将是下半年上市主力。”何兆烽预计,特别是创业板的排队企业数量占比列首位,下半年可能迎来小高潮。首家具备VIE架构并发行存托凭证(CDR)的上市公司过会,或将在下半年上市,同时亦将有新三板企业转板至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

经济“助推器”

搭建资本和科技桥梁

疫情之下,资本市场的改革步伐并未停滞,反而有所加快。

先是有新三板转板规则落地,转入板块的范围、转板上市条件、程序等关键制度的明确,旨在发挥新三板市场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精选层的推进节奏亦超出预期,被市场寄予厚望,类注册制的审核模式,从发行定价、交易等多维度入手,以解决股权集中、流动性不足等困扰市场多年的问题,政策红利让沉寂已久的新三板迎来了参与热情度高的投资者。

改革没有休止符,在新三板热火朝天推进精选层之际,创业板推开了改革之门。作为存量改革,创业板借鉴科创板改革经验试点注册制,同步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性制度改革,增强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服务能力,给创业板带来了二次生机。

“借鉴国际经验,科创类企业能够借力资本市场迅速从0到1,并在各自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科技水平、研发能力、市场空间和竞争力不输欧美企业,但短板在于,没有有效形成资本市场对这些科创类企业的支持力度、深度和广度,目前我们通过科创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等强改革举措,补足、补齐这些短板,让创新创业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助力。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在此轮改革中,监管层有意平衡了监管和市场的关系,市场之手发挥了关键作用,从科创板一年成绩看,市场化的定价、市场化的发行节奏、注册制的制度安排,激活了市场活力,让参与者从中受益,这说明了资本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顺应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一大趋势,资本支持了科技,科技推动了市场改革,投资者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陆家嘴论坛上坦言,在“后疫情”时期,全球流动性充盈甚至泛滥是大概率事件,各主要金融市场将可能共同面临“资产荒”的问题,优质上市资源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及配套制度的完善也吸引了红筹企业的回归。港股上市公司吉利汽车6月17日公告,董事会已批准其发行人民币股份及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