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1000万,世界贸易增长继续承压。
而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政策措施:既针对外资企业当前面临的复工复产难题,也着眼于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7月2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商务部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稳外贸稳外资的新举措。在稳外贸方面,将继续围绕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要求,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实,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和劳动密集型外贸企业。在稳外资方面,将继续坚持促增量、稳存量并举,继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
国际方面,在疫情冲击之下,不少国家还纷纷扩大了投资审查的适用范围,逐渐加大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力度。
对此,高峰在发布会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巨大下行压力,中方始终认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各方越应该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通过加强贸易投资合作,携手共同应对挑战。泛化国家安全、推行保护主义的做法伤及他人,也损及自身。”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对第一财经表示,海外疫情仍然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经济的萧条与疫情冲击叠加后,将会给今年的外贸工作带来更为严重的困难和影响。但霍建国称,增长机会仍然存在,除了强调国家支持外,企业自身也应努力开拓市场,抓住机会扩大出口。
稳外贸稳企业稳就业
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稳外贸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要按照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要求,抓紧抓实抓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研究出台稳外贸稳外资的新措施,尤其要加大支持力度保住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并助力大型骨干外贸企业破解难题,更好支撑就业稳定。
“目前看来,一些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遭遇的困难比较大。从疫情对企业的冲击来看,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强,在出口方面内部有更大的调剂配置余地。对中小企业来说,它可能只出口某个单项商品,一旦该商品在市场上滞销或缺乏订单,企业的情况很快就会变得艰难。”霍建国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因此,稳外贸的政策应重点兼顾中小微企业的困难。无论是信贷、房租,还是订单和销售方面的渠道问题,都要尽量优先帮助中小企业排忧解难,这也是稳就业的一个方面。”
在具体的稳外贸政策上,高峰在发布会上表示,主要是完善出口退税方式,加快退税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信保、担保等融资支持;加强人员往来保障;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建设海外仓,加大对外贸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
对此,霍建国认为,这一系列政策各有用武之地,其中加强融资支持这一项更为关键。“小企业在申请信贷时相对较为困难,可能会出现有订单但没有资金安排生产的状况。因此,对于有订单的企业要保证其信贷支持。”霍建国称,“对于已经在出口的企业则要尽快帮助其解决退税问题,这等于是一个资金回笼的过程。”
他还建议,中小企业应该学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寻求客户,争取获得更多的出口订单。跨境电商业务往往是和海外仓配套的。如果中小企业在海外没有海外仓接应,有关政策可以支持其建立或者和其他大企业的海外仓进行融合发展。
高峰介绍称,近年来,作为新的外贸业态,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蓬勃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吸纳和稳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0%。今年前5个月,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逆势增长,同比增长12%。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5月外贸进出口数据,5月份外贸出口延续了此前的增长态势,上涨了1.4%,好于市场预期。另外,根据商务部2日消息,1~5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减少14.6%,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出口降幅趋稳,进口降幅进一步加大,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继续提高。
霍建国认为,6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好转,但鉴于海外疫情发展态势而言,当前的形势仍不可小觑,“预计今年第三、第四季度的情况,外贸环境可能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疫情的冲击会导致订单减少或物流受阻。再加上欧美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干扰,我国的对外贸易仍面临着不小挑战”。
尽管外部市场整体比较惨淡,霍建国认为,如果具体到每一个细分市场,情况则都不相同,一些国家或者一些产业可能仍然保持着订单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更细致地研究,更精准地把握。“关键在于企业对外要提高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维系好与客户的关系,对内要提升产品质量,保证保质保量出口。”
稳外资,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因为疫情影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6月16日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将在2019年1.54万亿美元的基础上下降近40%,这将使全球FDI自2005年以来首次低于1万亿美元。
从国际趋势来看,不少国家在疫情中收紧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审查,缩小了对外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