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后浪"奔涌 产业溯风领跑
时间:2020-06-30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前5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47.2%、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崛起、大院大所创新浓度持续提升……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双重挑战,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高新区沉着应对困难风险,厚植创新土壤,优化营商环境,聚力开放再出发。今年以来,新项目、新投资纷至沓来,产业转型溯风奔跑,创新“后浪”澎湃激荡。

引资迎难而进

在抓好疫情防控基本前提下,苏州高新区以精准服务推进复工复产,促存量企业提质增效;以创新招商增强“区域黏性”,引增量资本落地深耕。

今年4月,全球零售超市巨头开市客(Costco)大陆第三家门店落户苏州高新区,投资总额12.66亿元,注册资本4.22亿元。加上先期布局的永旺梦乐城、宜家、迪卡侬,苏州高新区已聚集四大国际知名商超群,成为外商加码投资的热土。

开市客的到来,是苏州高新区外向型经济逆势而进的缩影。今年以来,直面疫情挑战,苏州高新区推动“不见面”招商,以“屏对屏”促“心连心”,利用视讯会议、VR技术等手段,确保招商活动不下线、项目推动不停滞、企业服务不掉线。

落户苏州高新区的矽兴(苏州)集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新工厂总投资约1亿美元,计划近期投入运营。老牌外企、松下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最近忙于5G新材料产线产能扩大技术改造,完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增加2-3亿元。明治乳业则启动第三期项目,计划将产能从10万吨/年提高到16.2万吨/年,投资额1.5亿元。明治乳业工务副部长严炜说,困难是暂时的,相信疫情会很快过去,市场也将快速恢复,未来可期。

1-5月,苏州高新区实际使用外资6.23亿美元,同比增长147.24%。新增合同外资3.64亿美元,同比增长13.98%。

外资“开门红”,积蓄内生动力的本土产业亦快马加鞭。4月底,占地面积143亩、建筑规模28.4万平方米的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开园,首批入驻的25家企业总投资额超20亿元,涵盖体外诊断、生物医用材料等高端领域。

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将投资3亿元的微创手术机器人项目整体搬进加速器,企业副总经理杨文龙说,“有了这4000平方米载体空间,微创手术机器人项目大胆按下‘快进键’。”

6月13日,位于苏州高新区的苏州生命健康小镇产业园首期交付开园,国科均豪、格格医疗等23个新项目签约入驻,总投资超20亿元。入驻企业江苏坤丽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志强告诉记者,他们将投资6亿元打造生产基建项目,用于创新生物制药的研发、中试和生产。

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陶冠红介绍,该区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一核为主,多园支撑”的空间布局,优势产业、关联企业和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一波波“后浪”汹涌来袭。

服务舒心而至

世界知名能源情报机构WoodMackenzie日前发布《2019年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份额和出货量趋势报告》,位于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的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户用储能逆变器出货量位居全球首位,市场占有率达15%。

“政府贴心服务功不可没。”固德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入企摸排,制定详细方案,发布复工指南,并帮助企业联系采购防疫物资,助力复工复产。

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进。受疫情影响,企业人才缺口放大。苏州高新区依托中国苏州(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面向全国和全球开展云招聘活动,解决了区内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

明基电通主营智能投影机、专业液晶、大型商用显示器等设备产销,企业招聘经理郭贝贝说,急需新媒体推广、渠道管理、大客户经理、研发类等岗位共80人,“云招聘”方便、快捷,一周大概可以收到几十份简历,解企业人才之渴。

为抢回因疫情失去的宝贵时间,苏州高新区多部门每日“挂图作战”,采取“容缺审批”等方式,加速推动企业开工达产。开市客要在两年内开业,但建设图纸规划论证阶段遇到消防设计难题。5月20日,苏州高新区住建局受理了该项目的消防设计审查申请。按照规定,住建部门受理申请后,可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开展专家评审会,但苏州高新区住建局5月24日就组织了由国家级、省级专家参加的特殊消防设计评审会。开市客(苏州)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本需一个月才能走完的流程,苏州高新区仅4天完成,加快了建设进度,还为企业节省数百万元成本。

在当好“店小二”同时,苏州高新区还通过知识产权护航,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苏州高新区推进标准化、质量品牌及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近日出台,对主导、参与相关标准的企业,给予每项最高100万元资助;对新获得“中国质量奖”“江苏省省长质量奖”“苏州市市长质量奖”的企业,最高给予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始创于1958年的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制造、生产和销售。近年来,该公司主导或参与电火花加工领域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24项。公司副总经理吴强说,“根据政策,我们可获得数目可观的扶持资金,激发了企业进一步投入研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