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调查统计司秦栋:宏观杠杆率视角下的各部门债务
时间:2020-06-30 00:00:00来自:中国金融杂志字号:T  T

国家宏观杠杆率和部门宏观杠杆率内涵存在差异

杠杆率原本是一个微观层面的概念,指微观主体通过举借债务,实现扩大资产,即以较少的资本金控制较多资产的比例,通俗地讲就是把资金放大的比例,即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比。由于“资产/所有者权益”与“资产负债率”具有明确的换算关系,因此也常用“资产负债率”衡量微观主体的杠杆率。

宏观层面,由于经常难以获得一个经济体的完整资产负债表,因此很难计算资产负债率,经济学家不得不另寻角度测算一个经济体的宏观杠杆率,目前通用的指标是“债务/GDP”。由于GDP大致相当于一个经济体的可支配总收入,“债务/GDP”暗含的逻辑是:

宏观杠杆率=债务/GDP=(债务/资产)/(GDP/资产)=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

如果一个经济体的资产收益率保持基本稳定,那么“债务/GDP”与“资产负债率”高度正相关,这反映了宏观杠杆率与微观杠杆率指标在内涵上的一致性。如果一个经济体的宏观杠杆率上升,要么是资产负债率上升,要么是资产收益率下降,总之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此国际上普遍认为需要将宏观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必要时需要积极去杠杆。

不过,对于一个机构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用“债务/GDP”衡量宏观杠杆率时,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原因可能更复杂,除了资产负债率上升或资产收益率下降,可能还与收入分配结构有关。原因如下。

机构部门宏观杠杆率=机构部门债务/GDP=(机构部门债务/机构部门收入)/(机构部门收入/GDP)=(机构部门资产负债率/机构部门资产收益率)/(机构部门收入/GDP)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机构部门的宏观杠杆率不仅取决于其债务与收入之比,即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收益率之比,也取决于“分蛋糕”时该机构部门获得的收入比重。用该公式测算机构部门宏观杠杆率,隐含的逻辑是,短期内各机构部门收入与GDP之比通常基本稳定,但机构部门债务容易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机构部门债务/GDP”变化,主要是因为“机构部门债务/机构部门收入”变化。考虑到GDP数据的及时性远高于机构部门收入,用该公式测算机构部门宏观杠杆率有其合理性,这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

不过,对照上文两个公式可以看出,两者的逻辑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不能简单套用国家宏观杠杆率的视角分析机构部门的宏观杠杆率。一是从长期看,各机构部门收入与GDP之比并不稳定。以我国为例,2006~2017年,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最低为14.6%,最高为20.5%。在这种情况下,机构部门宏观杠杆率下降并不必然意味着其债务的脆弱性下降或可持续性提高,如果该机构部门收入与GDP之比同时下降,导致其债务与收入之比上升,其债务的脆弱性和风险反而上升。二是各国收入分配结构差距很大。以2017年G20国家中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之比为例,最高为日本20.4%,最低为墨西哥6.6%,我国为17%,处于较高水平。这种情况下,如果A国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高于B国,同时其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之比也高于B国,那么A国企业部门宏观杠杆率高反而可能是合理的,其债务相对于收入可能并不高,即债务的脆弱性和风险反而可能低于B国。因此,对各机构部门宏观杠杆率进行国际比较时,不宜简单地认为杠杆率高意味着债务风险高。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各机构部门债务的风险情况,我们从资产负债率和资产收益率的角度作出如下定义:

机构部门债务收入比=机构部门债务/机构部门可支配收入=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

债务收入比与宏观杠杆率走势比较一致,但变化更加灵敏

我们基于债务收入比的视角,对我国各机构部门债务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宏观杠杆率进行对照。

第一,政府部门债务收入比与宏观杠杆率走势高度一致,均稳中有升。机构部门债务收入比的分子与宏观杠杆率一致,但分母明显小于宏观杠杆率的分母,因此债务收入比必然高于宏观杠杆率。不过,对照2006~2017年政府部门债务收入比与宏观杠杆率,两者走势和变化幅度比较一致。2017年,我国政府部门债务收入比为259.2%,是2006年的1.8倍;宏观杠杆率为46.5%,也是2006年的1.8倍。从历年变化看,两者呈同增同减的趋势,相关系数为0.994。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之比比较稳定,基本稳定在18%~19%。

第二,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与宏观杠杆率走势高度一致,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7年,我国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为80.2%,是2006年的4.4倍;宏观杠杆率为48.8%,是2006年的4.5倍。从历年变化看,两者呈同增同减的趋势,相关系数达到0.999。主要原因是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之比也比较稳定,基本稳定在59%~61%。

第三,企业部门债务收入比与宏观杠杆率走势基本一致,个别年份有差异。2017年,我国企业部门债务收入比为931.9%,是2006年的1.7倍;宏观杠杆率为158.1%,是2006年的1.5倍。从历年变化看,多数年份两者呈同增同减的趋势,相关系数为0.954,但也有个别年份两者走势出现背离。如2013年,企业部门债务收入比为844%,比上年下降59个百分点;宏观杠杆率为142%,比上年高10个百分点。原因是,2013年企业部门债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