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25例、疑似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自6月11日至18日,北京八天内确诊病例已经累计达183例。
在18日的北京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对疫情形势进行了分析,并认为此次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已经“控制住了”,同时提醒这不等于可以放松警惕。
《北京日报》19日刊发评论认为,目前北京疫情还处于上升期,考虑到新发地市场物流广泛、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在流调、溯源、检测、排查工作没有完成之时,不排除发病人数未来还会维持并持续一定时间。面对“控制增量,减少存量”的双重压力,北京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战疫任务依然异常繁重。
北京这一波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究竟来自何方?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成为此次病毒溯源的主要场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9日刊文指出,6月14日和15日、17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专家先后3次进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第一次病毒病所专家一共采了200多份样本,其中检出了不少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第二次,他们顺藤摸瓜,在其他区域又采集了200多份样本,其中又有不少是阳性的。第三次,专门对市场上水、鱼养殖保存水、水渠、地下水等水体系统进行了科学采集和检测,同时还采集了空气样本以确定气溶胶传播风险,目前样本正在检测中。
这些在新发地市场的病毒采样和后续的分析研究,或许能为外界揭秘这次病毒到底源自哪里?
附中纪委网站原文:
三进新发地,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发现了什么?
6月17日晚上8时许,一辆中巴车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迎新街100号的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南区紧急启动。中国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专家、病毒病所党委书记武桂珍领着一队人行色匆匆赶到车上,奔赴此次疫情的集中暴发地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这已是病毒病所第三次进入新发地开展病毒溯源工作。
6月11日,北京在连续57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后,再次出现本地病例。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究竟来自何方,受到各方关注。三进新发地,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发现了什么?病毒溯源工作有何最新进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记者采访了病毒病所相关专家。
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检出不少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标本
6月14日和15日、17日,病毒病所专家先后3次进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据了解,第一次病毒病所专家一共采了200多份样本,其中检出了不少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第二次,他们顺藤摸瓜,在其他区域又采集了200多份样本,其中又有不少是阳性的。第三次,专门对市场上水、鱼养殖保存水、水渠、地下水等水体系统进行了科学采集和检测,同时还采集了空气样本以确定气溶胶传播风险,目前样本正在检测中。
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采集到这么多阳性样本?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不少人此前在武汉参加过溯源工作,还是有一定经验的。”作为在武汉的溯源组组长,病毒病所所长助理、国家流感中心副主任刘军研究员解释说:“病毒是怎么来的,目前有这样一些推测:被污染的海产品或肉食品通过冷链运输到市场造成传播,或者感染者进入市场造成了传播。针对这两种可能的来源,我们推测了病毒可能会污染的一些环境位置,以及物品食品等等。比如我们首先对鱼虾等冻品以及可能大量接触这些冻品的砧板、柜台、案板进行了检测,它们被病毒污染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另外我们也想到,新冠病毒的感染者在市场里边排毒后,可能会污染哪些地方?比如他打一个喷嚏会不会打到墙面或冰箱的表面,会不会污染地面,是否会污染周围的鱼缸和水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重点取样的。”
“另一方面,我们检测到这么多阳性样本也说明整个环境被病毒污染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据武桂珍研究员透露,第一次进入新发地,他们在地下一层的海鲜店检出了一些阳性样本,包括一整条三文鱼的口腔拭子,以及旁边的水沟;第二次,在离水产交易市场两公里以外的地方,同样采集到了阳性样本。
“在病毒溯源工作中,对环境样本的采样检测非常关键。”刘军所说的环境,包括鱼虾贝壳、养鱼的水、冰箱里的冻品等等。“不同的阳性样本,指向的结论是不一样的:它可能指向环境以及它内部的动物或物品本身是传染源,也可能指向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是传染源。比如,如果我们在没有开封的冻品里发现了阳性样本,这就进一步证实了病毒通过冷链运输到市场造成传播的可能性;而如果冻品是开封之后的,这就表明这些冻品可能此前已经被人接触过了,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不太一样了。”刘军说。
目前,病毒病所对几十份阳性标本的全基因测序还在紧张有序进行之中。
海鲜市场湿冷封闭容易导致病毒急速扩散
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以来,目前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百例,达到158例。为什么疫情会在批发市场集中暴发,并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例?
作为病毒病所赴武汉开展病毒溯源工作的溯源组组长,刘军此前先后20次进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此次又3次进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两个市场我都进去过,因为是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