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指出,1.5万亿让利指的是“金融系统”而非单只银行体系,也意味着其它类型的金融机构也要向实体经济让利。
明确金融系统向实体让利具体目标,再提降准、贷款利率下行,6月17日的国常会“干货”不少。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要求加快降费政策落地见效,为市场主体减负。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必须在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作用同时,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共生共荣。
不少分析指出,从国常会的部署看,近期降准概率加大,下一步,央行将会通过下调MLF等政策利率的方式加以引导,并通过宽货币、控制存款竞争、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等措施,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推动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明显下行。
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企业让利1.5万亿
本次国常会对于如何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提出了四大方面要求。其中,首要的就是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会议明确,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保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发放小微企业无担保信用贷款、减少银行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尽管今年以来官方多次提及要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但这是官方首次就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提出具体规模目标。
对于1.5万亿的让利规模是依据什么测算出的?一资深银行业分析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中国银行业去年实现净利润大约在2万亿左右,如果按照净利润口径让利1.5万亿应该不太现实。1.5万亿可能对应的是指银行体系营业收入的让利。银行通过压降净息差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减少银行收费等方式向实体经济让利。
央行在201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总体趋缓,但仍相对较高,受到普遍关注和讨论,对此需理性看待。从利润使用看,商业银行利润大部分用于补充资本,有助于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利润主要用于缴纳所得税、分配股利、提取一般准备、提取盈余公积和留存未分配利润,其中后三项都用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A股上市银行近三年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利润约17%用于缴纳所得税,23%用于普通股股利分配,剩余的60%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当前,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需要有资本金,化解风险也要有资本金,而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少、难点多、进展慢,存在较大资本缺口,在拓展外源资本补充渠道的同时,保持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尤为重要,维持一定的利润增长有助于银行补充资本。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团队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水平一直低于美国银行业,扣除信贷成本和经营成本后的实际净息差能压缩的空间非常有限。同时,疫情中,政策偏向支持中小微企业,更是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银行未来大概率进入一个不良处置压力大幅提升的阶段。因此,如果考虑此轮信贷投放的实际信用风险后,银行实际净息差基本已无压缩空间,我国银行让利空间并不大。
“综合资产增速、净息差和资产质量三个驱动因素,我们认为在此情况下,在此情况下,我们认为银行会主动调降拨备覆盖率6-9个百分点以维持利润增长,据此测算,2020年25家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在3.0%附近,较2019年收窄约3.4个百分点。”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团队称。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让金融系统让利意味着未来商业银行要更大幅度地下调对企业的贷款利率,压缩净息差,在特殊时期向实体经济大幅让利;减少收费主要是指在向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银行及相关助贷增信机构要下调评估费、担保费等非息费用(在一些小微企业贷款中,这部分费用有时甚至高于贷款利息)。
不过,亦有分析指出,1.5万亿让利指的是“金融系统”而非单只银行体系,也意味着其它类型的金融机构也要向实体经济让利。
提振市场信心近期降准概率加大
会议提出的关于货币金融政策的第二大举措,就是要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国常会再提降准,恰逢6月末金融体系年中资金需求高峰,以及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发行工作本周“开闸”,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有观点认为降准将于近期落地。
实际上,由于近期货币政策处于观察期,防范资金加杠杆空转套利的严监管再起,央行在公开市场流动性投放方面保持相对克制,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悲观,引发债市连续调整,甚至不少分析人士认为6月降准无望。但此次国常会再提降准,利于提振市场信心,近期降准的概率也大增。
华泰证券首席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