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指出,中非要坚定不移携手抗击疫情,坚定不移推进双方合作,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坚定不移推进双方友好。四个“坚定不移”为中非抗疫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发展中非关系指明了方向。在全球抗疫的关键时刻,这样一次特别的峰会为中非友好写下新篇章,为全球合作抗疫注入新动力,为多边主义树立新典范。
一、峰会为中非友好写下新篇章
合作抗疫为中非友好注入新内涵。习近平指出,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非洲送来宝贵支持,我们铭记于心。非洲疫情暴发后,中国率先驰援,同非洲人民坚定站在一起。自1月中国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以来,非洲国家领导人纷纷致函或致电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表达对中国的慰问、同情和信心。在第33届非盟峰会期间,非盟执行理事会发布公报称,非盟各成员国的外交部长对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示一致声援。除了理解和支持,非洲还积极向中国捐来防疫物资。当中国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时,中国政府和人民义无反顾地支持非洲抗疫。在向50多个非洲国家和非盟交付医疗援助物资、派出7个医疗专家组的基础上,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援非抗疫力度,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援助急需医疗物资,开展医疗技术合作,派遣更多医疗专家组和工作组,帮助非洲国家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除了中国政府,中国公益组织、在非华人、中资企业等民间力量纷纷积极支援非洲抗疫。除了捐助大量物资,中国还派出专家组指导非洲抗疫。中国还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在协调抗疫国际合作上发挥作用,支援非洲抗疫。
峰会的召开在中非合作抗疫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说中非合作抗疫是一首动人的音乐,那么,峰会的召开就是这首音乐的高潮部分。习近平指出,面对疫情,中国和非洲经受了严峻考验,中国和非洲相互声援、并肩战斗,中非双方更加团结,友好互信更加巩固。习近平的讲话高度概括了中非人民面对疫情时的共同遭遇、相互支持、深情厚谊。习近平重申,中方珍视中非传统友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加强中非团结合作的决心绝不会动摇。这句铿锵有力的表述为发展中非关系吃下了定心丸!
二、峰会为全球合作抗疫注入新动力
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等国家通报疫情信息,向世界公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中国政府这样做体现了中国坚信人类命运与共,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抗疫从始至终注重国际合作充分体现了,中国从抗疫一开始就充分考虑到疫情对世界可能造成的影响,把全世界人民的安全考虑在内。团结合作抗疫不仅符合中国自身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的唯一选择。
峰会召开为全球合作抗疫注入了强大动力。客观讲,面对此次疫情,各国应对主要是“单打独斗”,甚至出现了一些国家“相互拆台”。峰会的召开是协同抗疫的好典范。
峰会的召开表明中非都有合作的强烈愿望,为更好防控疫情打下基础。中非总人口超过26亿,超过全球人口1/3,合作抗疫不仅为中非各自战胜疫情“保驾护航”,也将为世界最终战胜疫情奠定坚实基础。正如习近平所说的,我们召开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也是为国际抗疫合作贡献力量。有理由相信,峰会的举行将为全球合作抗疫树立榜样,将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组织寻求通过合作战胜疫情。
三、峰会为多边主义树立新典范
此次峰会高擎多边主义旗帜,为全球多边主义合作增光添彩。首先,此次特别峰会的组织充分体现了多边主义理念。峰会由中国和南非、塞内加尔共同倡议,体现了峰会的多边主义缘起。与会代表既有国际组织和非盟及非洲此区域组织负责人,也有非洲国家领导人。这种安排既与非洲抗疫秉持多边主义的实践相一致,也与中国始终积极支持世卫组织等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理念一致。
其次,习近平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国多边主义的对非合作导向。在谈及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时,习近平指出,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非洲国家的支持力度;中方鼓励中国有关金融机构参照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根据市场原则同非洲国家就商业主权贷款安排进行友好协商;中方将同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并呼吁二十国集团在落实当前缓债倡议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对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相关国家缓债期限。在谈及坚定不移践行多边主义时,习近平指出,中方愿同非方一道,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支持世卫组织为全球抗疫作出更大贡献。坚持对非合作的多边主义表明,中国不寻求在非洲建立排他的势力范围,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非洲的发展繁荣,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汉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金佳颖,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专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