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发达经济体GDP将萎缩7.0%,新兴市场经济体GDP则将萎缩2.5%,创下1960年以来的最差表现。
尽管各国政府斥资逾10万亿美元财政资金应对疫情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依然觉得“不够多”。
6月11日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Georgieva)表示,各国还需加大财政投入用于抗击疫情。因为这场疫情可能导致约1亿人陷入极端贫困,抹去过去三年全球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她进一步指出,为了促进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复苏,各国实质性的财政刺激计划应着重于最大程度地减少失业和防止不平等加剧,包括让广大中小企业与低收入家庭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
一位华尔街大型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奥尔基耶娃的表态,反映出不少国家财政扶持计划的资金使用实际效率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的落差。
此前纽约联储调研发现,美国财政部出台的薪酬保障贷款计划(PPP)存在执行偏差问题,即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几个地区小微企业所获得的紧急援助贷款比重,低于那些受疫情冲击相对较低的地区。
这位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目前一些国家央行的货币宽松力度已逼近极限,若让这些央行再扩大QE国债规模承接本国债券为财政筹资,就可能彻底打破财政发债筹资的硬约束,引发恶性通胀风险上升,引发更大范畴的失业与财富分配不平等现象。
财政救助资金使用效率“争议”
6月8日,美联储宣布扩大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计划,将面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最低申请额下调至25万美元(原先是50万美元),并将企业本金偿还推迟两年(原先是一年),以覆盖更多中小企业的紧急贷款需求。
在CapitalEconomics公司高级经济学家JasonTuvey看来,美联储此举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此前薪酬保障计划(PPP)在救助小微企业方面的执行痛点。
“自美国财政部实施PPP计划起,其实际效果一直备受争议。”他向记者透露。一是众多美国小微企业反映他们申请了PPP救助贷款,却迟迟拿不到资金;二是美联储调研发现,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小微企业获得的紧急救助贷款比例,竟然低于疫情冲击较小的地区。比如疫情冲击最大的纽约地区,只有不到20%小微企业获得PPP紧急救助贷款,而疫情冲击较低的内布拉斯加州,逾55%小微企业获得PPP融资,导致不少小微企业抱怨美国PPP贷款执行“不平等”。
这背后,是落实PPP贷款发放的美国大型银行机构采取了趋利避害策略——为了降低自身信贷坏账风险,他们更愿将PPP紧急贷款投向疫情冲击不大、经济波动相对较低地区的小微企业,而不是那些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破产风险骤增的小微企业。但此举反而加剧了美国失业率与小微企业生存困境。
“因此美联储此次倾向依靠社区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因为它们能覆盖不同区域的更多小微企业紧急贷款需求,避免失业增加与小微企业破产潮来临。”JasonTuvey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提升财政救助资金使用效率以增加就业与小微企业生存能力,同样困扰着欧洲。
记者了解到,尽管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逾3000万人通过短期休假计划申请到政府薪资补贴,但它耗去欧洲主要经济体逾1000亿欧元财政救助资金,导致有些欧洲国家对小微企业的紧急贷款救助显得“力不从心”。
布鲁德曼资产管理公司(BrudermanAssetManagement)策略分析师OliverPursche向记者表示,目前一些负债率偏高的欧洲国家内部对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存在分歧,反对者担心此举将进一步推高国家债务额度,导致新一轮欧债危机风波来临;与此同时,不少欧洲银行同样基于坏账风险管控需要,不敢向大量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尽管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信贷资产完全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被政府部门“吸收”。
在他看来,这同样制约了不少新兴市场国家财政扶持计划对小微企业与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力度。包括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家由于外债高企且经济衰退风险加大,导致当地政府无法出台更大规模的财政扶持计划以帮助小微企业或低收入家庭“渡过难关”。
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发达经济体GDP将萎缩7.0%,新兴市场经济体GDP则将萎缩2.5%,创下1960年以来的最差表现。其中,美国和日本经济萎缩6.1%,欧元区萎缩9.1%,巴西萎缩8.0%,印度萎缩3.2%。
“经济下滑正导致越来越多国家财政收支遭遇日益严峻的入不敷出问题,没有余力再去救助小微企业与低收入家庭。”OliverPursche指出。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俨然成为各国面临的新挑战。
财政赤字货币化担忧
面对IMF呼吁各国投入更多财政扶持资金促进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复苏,一些国家也开始积极行动。
近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一项为期7年(2021-2027)的新计划,通过金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下一代欧盟”(NextGenerationEU)基金,以助推欧盟经济在疫情冲击下实现复苏。这只基金包括5000亿欧元拨款和2500亿欧元贷款,主要向欧洲重点行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以更大范畴创造就业与经济发展机会。
然而,奥地利、丹麦、荷兰和瑞典等欧洲国家对此表示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