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5月M1同比6.8%(前值5.5%);M2同比11.1%(前值11.1%);新增人民币贷款14800亿元(前值17000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1900亿元(前值30900亿元)。
1、信贷:信贷总量相对平稳,且强于去年同期;结构上,居民中长期贷款、企业中长期贷款相对稳定,企业短期贷款改善明显。5月新增信贷14800亿元,同比多增3700亿元,环比少增2200亿元。具体来看,居民贷款方面,新增居民贷款7043亿元,同比多增937亿元,环比多增374亿元;其中,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4662亿元,相对稳定,与房地产销售改善相一致。非金融企业贷款方面,新增企业贷款8459亿元,同比多增2798亿元,环比少增1104亿元,其中,新增企业短期贷款1211亿元,环比多增1273亿元,新增票据融资1586亿元,同比多增3055亿元,环比少增2324亿元;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5305亿元,同比多增909亿元,环比少增242亿元。
2、社融:信贷相对平稳,企业债融资有所下降,逆周期政策下政府债券规模大幅增加,社融增速继续上升。5月新增社会融资31900亿元,同比多增14088亿元,环比多增959亿元。社融余额同比继续上升至12.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15500亿元,同比多增3720亿元;新增表外融资226亿元,同比少增46亿元,其中新增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273、-337、836亿元。新增直接融资3324亿元,同比多增5231亿元,环比少增6006亿元,其中新增企业债券2971亿元,同比多增5336亿元,环比少增6044亿元;新增股票融资353亿元,环比多增38亿元;新增政府债券11400亿元,同比多增7543亿元,环比多增8043亿元。
3、M2:信用派生继续改善,居民存款季节性回升,企业存款环比有所下降,受政府债券大规模发行影响,财政存款增幅明显强于季节性,M1增速回升,M2增速与上月持平。5月新增人民币存款23100亿元,同比多增12000亿元,环比多增10400亿元。具体看,新增居民存款4819亿元,同比多增3570亿元;新增非金融企业存款8054亿元,同比多增6982亿元;新增财政存款13100亿元,同比多增7553亿元,环比多增12571亿元,5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净融资9956亿元,财政存款大幅上升,主要受政府债券发行大幅增加影响。
4、5月金融数据有三点值得关注:(1)国内需求明显改善,叠加政府债券发行大增,社融增速继续上升。5月国内需求明显改善,与之相对应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相对稳定,与房地产销售改善相一致。企业中长期贷款相对稳定,企业短期贷款明显增加,M1同比6.8%,相对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税收减免、延迟等政策支持下,企业现金流状况继续改善。此外,新增政府债券11400亿元,相对此前大幅增加,是推动社融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政府债券发行大增下财政存款大幅上升,预计随着相关项目的逐步开工,财政存款将明显回落,将对基建形成明显支撑。(2)今年货币量的宽松非常明显,预计全年新增社融32—35万亿元。Q1新增社融10.9万亿元(去年同期为8.2万亿元),4月3.1万亿元,5月3.2万亿元。可以看到,当前政策引导下货币“量”的扩张非常明显。政策角度来看,今年狭义财政(预算)扩张力度相对有限,但实际赤字、广义赤字仍将明显扩张。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需要保持宽松,特别是“量”的宽松更加明显。我们预计全年新增社融32-35万亿元,社融增速13%左右。(3)对市场的意义:A股向上方向确定,债券相对空间有限。A股向上方向确定。流动性充裕使得市场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其次,当前A股风险溢价处于高位,随着经济复苏预期逐步加强,风险溢价也将有所回落,支撑A股整体估值;最后,企业盈利也将随着经济增速的改善逐季修复,也对A股形成支撑。债市:长端收益率上行风险加大,短端收益率下行空间有限。疫情对国内外经济、市场冲击最严重的时候均已过去,叠加海外经济活动逐步开放,以及货币、财政大规模的刺激,经济复苏方向是明确的,但力度、节奏可能存在不确定。长端利率上行风险加大。货币宽松方向确定下,短端利率难以大幅回升,下行仍有空间但相对有限。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过紧、信用进一步收缩、房地产行业出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