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通胀数据点评:食品回落拉低通胀 后期通胀中枢和预期仍将下行
时间:2020-06-11 00:00:00来自:中金公司字号:T  T

事件

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2.4%,预期增2.7%,前值增3.3%。中国5月PPI同比降3.7%,预期降3.2%,前值降3.1%。

评论

5月PPI和CPI低于预期,有一部分原因是一致的,即猪肉带动的食品价格快速回落,即使是PPI里面也是含有食品等生活资料的,比如5月份PPI里面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环比为-0.8。但即使刨去食品对PPI的拖累,实际上整体工业品还是弱于预期,尤其是除黑色和有色以外的能化类工业品弱于预期,与能化的下游需求偏弱,上游供给有偏多导致的库存压力有关。此外,煤炭等一些海外价格更低的工业品,进口增加也是导致压低国内价格的影响因素。如果观察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最近几个月也保持在1.0-1.2的低位。当然,工业品领先指标对PPI的预测失效,我们推测可能是在疫情之中,工业品销量走低,常规的价格传导机制失灵,上游涨价但中下游的企业不敢涨价,等6月以后销量同比回到之前轨道,可能才能陆续开始涨价;4-5月挖掘机销量回升、开始涨价就是很好的例子。

整体来看,通胀在目前疫情背景下,总体是偏弱,核心其实是消费需求偏弱,不仅是国内消费需求,包括美欧等国家的消费需求也比较低迷,新兴市场受疫情冲击严重的国家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市场担心的因为放水会推高通胀的情况,至少在未来2-3个季度还看不到这种风险,因为放水不意味着投资和消费需求上升,有货币增长,但货币流通速度偏低仍会抑制通胀。我们预计未来1-2个季度,CPI会跌至0附近甚至不排除负值,PPI会维持负值。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政策也不存在持续收紧的基础,甚至未来有可能纠偏,重新放松,带动利率重新回落。

1、食品项持续走弱,CPI继续下行

5月CPI环比下跌0.8%,同比上涨2.4%。5月核心CPI以及不含鲜菜和鲜果的价格分别环比持平和下跌0.5%,二者同比上涨1.1%和3.2%。食品项继续季节性走弱,环比下跌3.5%,是带动CPI下行的主要原因,食品项的同比大幅上涨10.6%,非食品环比持平上月。往后看,CPI可能延续下行趋势,年末同比回落至0附近。

食品方面:5月CPI食品项环比下跌3.5%,跌幅较上月继续扩大,各地鲜菜大量上市,鲜菜价格环比下降12.5%,鲜果价格环比下降0.8%;猪肉价格环比跌幅扩大至8.1%,牛羊肉价格也跟随环比下跌0.8%和0.7%。此外,蛋类价格环比下跌4.1%。食品项中粮食分项环比上涨0.3%,水产品分项环比上涨1.3%。

非食品方面:4月非食品环比持平上月。主要是夏装上市服装分项环比上涨0.2%,以及疫情限制逐渐解除后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5%,抵消了油价对交通通信项以及居住项环比下滑的拖累。而生活用品及服务项、教育文化和娱乐项以及医疗保健项环比持平。

2、黑色、有色回升,但中下游涨价缺席

5月PPI同比-3.7%,环比-0.4%,并未如PMI价格等领先指标转正,低于我们预期。整体看来,由于国际4月油价虽有回升但仍处低位,拖累工业品价格;除了能源外,上游工业品景气度较高,黑色有色在复工带动下回升,有色已经转正。PPI分项方面,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1.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3%,跌幅扩大0.2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中,加工环比-0.2%,跌幅较-0.7%收窄,跌幅小于原材料-1.1%。分行业来看,油气开采(-9.1%,前值-35.7%)、燃料加工(-4%,前值-9%)跌幅居前,但环比修复;受复工需求带动,黑色环比持平,有色金属冶炼由跌转涨最为显著;非金属制品价格环比-0.3%,跌幅大幅收窄。但煤炭等一些海外价格更低的工业品,进口增加也是导致压低国内价格的影响因素,例如体现在煤炭开采分项环比-2.9%,较前值-2.3%下跌。

为何PPI与预期背离?按照以往经验,三大原材料价格和PPI之间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拟合度在80%以上;高频的100种工业品价格指数(BPI)也给出了环比为正的预测。但实际值是环比为负、同比新低,我们推测可能是在疫情之中,销量走低,常规的价格传导机制失灵,上游涨价但中下游的企业不敢涨价,等6月以后销售量同比回到之前轨道,可能才能陆续开始涨价;挖掘机销量回升、开始涨价就是很好的例子。过去BPI略领先PPI的原因(比如2019年初),是因为BPI覆盖了很多上游的工业品价格,而上游一般领先中下游。6月的工业品销售是否回到前值,是观察的重点,也决定了PPI的走势。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