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进出口数据点评:防疫物资支撑出口韧性
时间:2020-06-10 00:00:00来自:招商银行字号:T  T

以美元计,2020年5月我国出口金额2,068亿美元,同比-3.3%(市场预期-9.8%),较前值下降6.8个百分点;进口金额1,439亿美元,同比-16.7%(市场预期-9.4%),较前值下降2.5个百分点。

一、出口如期回落:防疫物资和电子产品支撑

5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速回落,但仍好于市场预期,支撑我国4月出口的三大因素仍然延续。一是防疫物资出口显著增加。根据6月7日国新办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我国5月防疫物资出口暴增:新冠检测试剂盒、红外测温仪出口超过3-4月出口总和的2倍;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超过3-4月出口总数的1.5倍(表1)。海关总署数据显示,3-4月全国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712亿元,据此估算5月防疫物资出口约141-170亿美元(1,000-1,200亿元),拉动出口6.6-7.9个百分点。二是受境外居家办公和在线教育娱乐等需求增加提振,5月电脑、家电、手机等电子产品出口分别增长47.6%、9.1%、3.7%。三是我国复产进程领先对海外产能的替代效应。5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为39.2,连续2个月位于低位,而我国PMI生产指数已自2月的底部连续扩张三个月。

分地区来看,我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速明显提升,对美、日、东盟均出口下滑。5月我国对欧盟出口增速为-0.7%,较前值提升3.9pct;对美国、日本、东盟分别为-1.2%(-3.5pct)、11.2%(-21.8pct)和-5.7%(-9.9pct)。

从产品结构上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增速回落3.1pct至7.8%。

其中集成电路出口保持较高增速,较前值提升11.7pct至18.7%。纺织品(含口罩)、医疗器械等防疫物资显著增长,出口同比分别为77.34%、88.5%,较前值分别提升28.1pct和38.2pct;环比亦有较大提升,较4月分别增长41.3%和37.6%。此外,灯具、服装等传统制造业出口也有所回升,增速分别为3.3%(+6.4pct)和-26.9%(+4.5pct)。

二、进口大幅下滑:海外供需双弱和大宗商品价格拖累

5月进口同比增速较上月继续下滑2.5个百分点,主要仍受海外需求疲弱、供给受限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三大因素的拖累。受海外供需两方面的冲击,加工贸易大幅回落,出口下降9.3%、进口下降6.1%。

而原油、钢材、铜材等主要原材料进口量均有显著提升,反映内需较4月有所改善。

分地区看,我国从韩国进口增速略有回升,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进口均有所下滑。5月我国从韩国进口增速回升2.4pct至-12.1%,从美国、欧盟、日本和东南亚的进口增速分别为-13.5%、-29.0%、-5.4%和-5.7%,分别较前值下降2.5pct、7.7pct、0.3pct和1.9pct。

分产品看,5月农产品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2.2%,增速较前值回升6.6pct。原油、钢材、铜材等进口量同比分别为19.2%、30.6%和21.1%,较前值提升26.8pct、29.6pct和8.5pct;铁矿砂进口量增速回落14.6pct至3.9%。机电产品进口金额较前值下滑4.8pct至-3.0%。

5月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629.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412.0亿美元)增加52.7%。受益于我国复工领先全球,货物贸易顺差自3月以来持续扩大。

三、前瞻:进出口仍然承压

整体来看,受益于我国完善的产业链,5月出口韧性显现。未来考虑到PMI新出口订单已连续2月位于较低水平,外需疲弱将继续制约出口上行,防疫物资和办公类电子产品对出口拉动的持续性也有待观察。

进口方面,海外供应的冲击已有所显现,预计短期难有大幅改善,进口或将持续承压,后续仍需继续关注海外复工复产情况。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