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宏观经济论坛”今日举行,主题为“中国经济:看准行稳”。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管涛出席并演讲。
管涛在演讲中表示,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从挑战来看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杠杆率存在进一步上升的风险,全球包括中国本身宽流动性低利率的情况下,中国的高负债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杠杆率会阶段性上升。
第二,会出现竞争性贬值的压力,由于中国的人民币资产收益率相对回报比较高,对外资有吸引力,在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的情况下,资本的大量流入有可能会推动人民币汇率过快地升值,这对中国的经常项目收支,对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地位都会带来一定影响。
第三,资产泡沫化的风险,主要是体现在全球宽流动性低利率的情况下,市场风险偏好上升,会推高资产价格,在国内投资者不够成熟,或者是外资过度流入的情况下,人民币估值的优势可能会迅速被透支,出现资产估值的泡沫化。
第四,国内物价稳定的挑战,在短期来看由于供求两端都受到抑制,中国面临的主要是通缩压力,有通胀的问题也是结构性的通胀,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既有通胀的风险,也有通缩的风险。通胀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而中国的话大量的流动性是进入了实体经济,有可能会在经济快速复苏的背景下流动性迅速释放,有可能会推高价格,出现通胀的风险,在上一次危机应对的时候,曾经出现过阶段性的通胀压力。我们也不能排除出现通缩的趋势,主要是这一轮加杠杆之后可能会透支经济增长的潜力,经济长期的低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会抑制总需求的复苏,会有通缩的压力,在别的国家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比如日本和欧洲,中国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形。
还有一个是资本流动冲击的风险,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中国有可能会重新面临资本的大量流入,所有的资本流动冲击都是从流入开始的,短期来看由于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不确定,这些大量流入的资本有可能会通过境内外市场联动造成资本流入流出的冲击,从中长期来看,由于资本的大量流入,加上中国本身的金融市场扩大开放,这种情况下,资本的大量流入也是会加大未来流出的冲击隐患。
以下为演讲实录:
结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全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以及《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配置市场化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下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两份重要文件,一起来交流一下全球金融动荡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个话题。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影响,全球金融出现了剧烈动荡,非常典型的是在今年二三月美股出现了七联跌,十天四次熔断,市场恐慌性的抛售资产,包括美债和黄金这样传统的避险资产,金价短短几天之内从1700美元一盎司跌到1400美元。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引领全球货币大放水。
美联储在3月3日和3月15日两次紧急降息,把政策性利率降到0,同时重启量化宽松,3月23日宣布无限量宽。此后,短短两个来月,3月19日到5月底,美联储扩表2万多亿美元,增加了将近70%,美国的M2在4月末的时候达到17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中国的M2同比增长了11.1%,美国的M2增长远快于中国的增速。全球货币放水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起稳,首先是以美股为代表的全球股市出现了大幅反弹,到5月底美国三大股指比3月23日的低点都反弹了30%以上,收回了美股四次熔断期间的大部分失利,而且纳斯达克指数已经超过了年初的点位,带动了全球股市从低点上涨百分之一二十。
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到,由于美联储大放水,缓解了市场恐慌情绪和流动性紧张局面,看到了衡量市场恐慌程序的VIX指数从高点大幅回落了百分之六七十,到5月底的时候只有二十多个点,衡量市场流动性状态的泰德利差,就是三个月的美元Libor利率和三个月的美债收益率之差,从高位回落到5月底回落了70%多。我们也看到了信息市场的金融也出现了初步起稳的迹象,3月遭遇全球股灾的冲击,信息市场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组合投资项下的净流出。按照国际金融协会的统计数据,3月信息市场组合投资净流出834亿美元,但是3月底以后随着全球金融起稳,信息市场的货币止跌起稳,信息市场的股指从底部回升,到5月底的时候在底部上涨了20%多。而且多个信息市场在全球货币大放水的情况下,借机降准降息,或者扩大资产负债表,应对疫情造成的冲击。
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宽松,对于中国也有正向的溢出效应,可以看到在股票通项下,北上资金重新出现净回流,3月24日到5月22日期间,中国的陆股通项下北上资金由3月10日到23日,也就是股市震荡期间的日均净流出69亿人民币转为净流入22亿元人民币,股票通项下的陆股通和港股通割差以后,由前期的日均净流出147亿元人民币转为净流入日均6亿元人民币。全球金融市场起稳,对于缓解市场恐慌情绪,中国资本流动的稳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虽然美股从前期的大幅下跌转为大幅反弹,但是反弹并不一定意味着反转。5月15日,美联储发布半年度金融稳定报告中,作出了重要判断,警示市场如果疫情发展出人意料,造成的经济后果经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