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对全国超过15万家小微企业及个体户的调研发现,疫后小微企业及个体户的资金需求突出,但绝大部分扶一把就能活。
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自古有之。在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点赞为“人间的烟火,中国的生机”之后,地摊经济、小店经济开始迅速升温。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4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应将“路边摊”和“夫妻店”等经营主体纳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支持范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加大支持。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地摊经济”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
5月31日傍晚,武汉保成路的夜市再度开张。武汉之外,全国多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摆摊设点。今年3月,成都市出台措施,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截至5月21日,成都上述措施增加就业岗位超10万个。
截至5月底,全国已有1200万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支持支付宝消费券核销的小店,流水比发券前一周环比增长高达73.4%。甘俊摄
数字技术助推小商家生意恢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4日从支付宝获悉,地摊经济放开后一段时间,平均每天有十几万人开通支付宝收钱码做生意。
截至5月底,全国已有1200万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支持支付宝消费券核销的小店,流水比发券前一周环比增长高达73.4%。
记者也从微信支付方面获悉,截至5月31日,微信支付“小店”交易达到历史最大峰值,对比今年1月期间:全国小商家数环比增长2.36倍,全国小商家交易笔数环比增长5.1倍,成都市小商家交易笔数环比增长6倍,厦门市小商家交易笔数环比增长8.8倍。
在微信平台,活跃着超过5000万个体商户与商家,微信支付还将发布“全国小店烟火计划”,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福利补贴、商家教育指南、物料营销支持四大扶持政策助力中小微商家低门槛实现数字化经营,加码小店经济,支持地摊经济。
地摊、小店绝大多数都是个体经营者。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通过支付宝数据测算出,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2月,全国范围内个体户的营业额下降到预期值的50%,而3月以来,大部分地区已恢复8成。其中,数字信贷发展水平每增长1%、疫情对经营的冲击减少2.57%;通过杭州案例则发现,消费券发放后杭州市个体户活跃数量恢复率提升16.9%。
“地摊经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占道经营,现在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应该发展数字化经营的新地摊经济,积极利用移动支付、数字金融、消费券等数字经营工具来降本提效。”北大国发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支付宝的数据显示,在各大城市中,广州、上海、杭州、成都、深圳实现V字反弹的小店数量最多;郑州因为消费券的带动作用,反弹小店数量在北方位列第一;武汉在解封两个月后,小店经济也在迅速回暖,有15万小店和路边摊实现5月收入同比增长。
杭州餐饮店铺小碗盏负责人常澄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消费券是自己生意V字反弹的起点,“使用消费券后,对比上一个月,营业额能提高30%左右。现在我开始在手机上加推优惠券和套餐。”
在武汉,解封已经有60天,小店经济也在快速恢复元气,支付宝数据显示有15万家武汉的小店收入逆势增长。
支付宝方面表示,疫情冲击反而催生了一大批线下小店数字化转型:接入外卖拓展客流,开通无接触贷款,支持消费券核销等。数字化转型越彻底的小店,抗风险能力就越强,也越容易实现V字反弹,支付宝的目标是在3年内让4000万商家转型成为数字小店。
超4成小店通过互联网银行融资自救
根据全国工商联5月8日发布的《2019-2020小微融资状况报告》显示,经过对全国超过15万家小微企业及个体户的调研发现,疫后小微企业及个体户的资金需求突出,但绝大部分扶一把就能活。
其中,40.5%有资金需求的长尾小微经营者在通过互联网银行融资自救;70%获得贷款的小微经营者认为精准“滴灌”无接触贷款有实效,平均1块钱利息能产生约2块钱利润;82.3%的微型企业和个人经营者认为,贷款可得率明显提升,现在贷款相比三年前更容易。
调研发现,在有融资需求的小店中,73.7%的需求在50万元以下,96%在100万元以下,只要给予一点支持,就能迈过难关。
一个武汉宠物食品店老板,在30天跑遍了30家银行,银行也想帮他,也有扶持政策,但有的因为网点关门没办法面签、有的因为他封城期间没有流水无法评估额度,最终都落实不下去,只有一家银行贷给他6万元。最后他通过网商银行无接触贷款,借到46万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也在报告发布现场表示,“让大银行去帮小微企业是不现实的,实际执行上各种技术问题,落实不下去。我们应该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的应用。”
大行小微增速高于40%的挑战与机遇
疫情冲击下,商业银行小微贷款增速要求正在被监管逐渐加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而去年政